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林西县:“行走的课堂”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2023年07月25日15:30 |
小字号

课堂上,书本是学生的世界;走出去,世界是学生的书本。在新时代讲好“大思政课”、提升思政教学质量,是发挥其铸魂育人功能的关键所在。赤峰市林西县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把思政课堂延伸到博物馆和田间地头,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出课堂,用双眼观察家乡变化,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心感悟中国精神。

学生们走进博物馆近距离“触摸”历史

学生们走进博物馆近距离“触摸”历史

体验式“红色研学” 追寻红色记忆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2月25日,清廷准奏,将原拟定的巴西县改为林西县,林西正式建县,林西人民在这片土地上拓荒耕耘,演绎了汉文明和马背文明水乳交融的厚重人文内涵……”跟随林西博物馆讲解员的步伐,一幅幅诉说往昔的革命图片,一件件弥足珍贵的革命遗物,一段段直抵心灵的奋斗征程,将历史长卷缓缓展开,师生们被先辈们奋勇战斗、不畏牺牲、保家卫国的精神深深震撼。

林西博物馆成立于2003年,属综合类博物馆,性质为国有文物部门所属博物馆,馆内有历史文化、移民文化、红色文化三个主题展厅,诠释了林西县万年的历史发展进程。走进博物馆,一场场别具特色的“红色林西”课外研学活动正在按期开展。“‘红色林西’课外研学活动已列入全县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并根据博物馆各展区功能,将林西新石器文化、青铜文化、移民文化、国防教育、科技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融入研学课程,到今年年底,参加研学活动学生人数可达1万人以上。”林西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程志刚介绍道。

学生们在红色云展厅聆听党史故事

学生们在红色云展厅聆听党史故事

行走式“思政课堂” 传承红色基因

连日来,林西县教育局组织全县13所小学分批参观林西县职业中学VR思政课堂,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绘好人生底色。“在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军史中,有一位女扮男装的战士,在五年的戎马生涯中,和男同志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战斗,她就是新时代的花木兰——郭俊卿。”在林西县职业中学VR思政课堂,师生们只需滑动智能滚动屏幕,就能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林西之旅,身临其境感受林西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在红色云展厅,孩子们听虚拟主持人用丰富的史实、鲜活的事例,讲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西柏坡精神……让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在小型观影厅观看纪录片《红色林西》,重温那段战火燃烧、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学生们纷纷表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不辜负革命先烈的期望,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学生们参观育苗智能大棚,近距离观察不同生长阶段的蔬菜花苗

学生们参观育苗智能大棚,近距离观察不同生长阶段的蔬菜花苗

户外式“现场教学” 走进智慧农业

居于田而识美,耕于田而为善,思于田而修真。近日,林西县统部小学200余名师生走进统部镇双赢农机合作社农业科技园,开启农耕研学之旅。安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拖拉机正在进行播种作业,通过工作人员的操作,施肥、播种、滴灌带铺设、覆土等工序一气呵成。学生们亲眼目睹了卫星“牵着”农机“跑”,春耕神器“智能”造。“老师,什么是北斗导航?无人驾驶可以拐弯吗?”“在无人驾驶过程中,如果地膜断了怎么办?”“地膜会阻挡幼苗生长出来吗?”“这些地膜是白色垃圾,使用完破坏了环境怎么办?”……在观看完智能播种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疑惑。

学生们体验种植西蓝花

学生们体验种植西蓝花

随后,学生们来到西蓝花种植园区,亲自动手插秧栽种西蓝花苗,体验“粒粒皆辛苦”。“本次研学活动集研学、教育、劳动为一体,整个过程中,孩子们了解了农耕文化,学习了农耕知识,体验了农耕劳作,取得了良好实效。”林西县统部小学校长邢志伟表示。

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是教育人的事业。林西县教育局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新形势,整合当地资源,常态化开展红色寻访、劳动教育、科技创新等校外实践研学活动,将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书桌延伸到自然,助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赵妍、李敏)

来源:赤峰市林西县委宣传部

(责编:齐浩男、张雪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