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县挺起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脊梁”

重大项目加紧推进,产业园厂区机器轰鸣,生产线快速运转……行走在内蒙古清水河产业园,处处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景象,律动的工业发展节奏令人振奋。
清水河县位于内蒙古中部,呼和浩特市最南端,是长城和黄河的握手之地。整体处于“呼包鄂经济圈”的核心位置。
近些年,清水河县深度融入呼和浩特“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推动生态立县、生态优县、生态兴县、生态强县与生态富民相结合,全面打好高质量发展牌、生态牌、绿色牌、文旅牌,着力构建“12345+N”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体系。不断推动清水河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托清经济开发区清水河县产业园
“一个个‘硬核’项目,按下工业经济转型的‘快进键’。”清水河县发展改革委主任王青说,随着旭阳中燃、超牌新材料、恒源高岭土、大唐万家寨风水互补、广东风电光伏公园等一批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项目全速推进,清水河县“一煤独大”产业格局逐步向现代化工、新材料、清洁能源“多业并举”转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2个增加到26个。宏河物流园、十七沟煤炭物流园全面建成投产,清水河县被确定为内蒙古首批县域商业建设示范县。
旭阳集团呼和浩特园区
推动工业提质增效也在马不停蹄地刷新着进度条。
“现代化工产业、新材料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是清水河县工业经济的动力源泉。”清水河县委书记张科灵说,清水河县正在全力以赴,推动现代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建设以旭阳中燃为中心、以产业链上下游项目为配套的循环利用、资源共享的绿色低碳循环工业发展链条,打造“零碳园区”。
紧扣新材料产业供应链部署创新链,支持超牌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制定高岭土产品全国行业标准,推动产品向精深加工和高值化发展。
抢抓自治区建设全国乃至国际新能源产业高地和创新策源地有利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制定完善清水河县清洁能源规划,加快托清经济开发区绿色供电、三峡抽水蓄能水电站等新建项目落地,以及大唐蒙西、大唐万家寨、广东风电等续建项目建设,推动已获建设指标的所有清洁能源项目今年如期并网发电、清洁能源领域固定资产投资突破百亿元,建设成一个清洁能源大县。
张科灵表示,推动产业链向中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这是清水河县未来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坚持“亩均论英雄”导向,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和建设管理,今年要推动产业园产值超120亿元,推动光伏产业与农副产业、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发展强。清水河县正在把节能、减排、降耗作为硬约束,倒逼产业转型、技术升级,不断提高工业企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聚势蝶变,做强优势产业,不断激发工业经济发展活力,挺起高质量发展的“工业脊梁”。(三丰、义博)
来源: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上半年全区口岸进出境货运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 据自治区商务厅消息,今年上半年,全区口岸进出境货运量约4728.6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140%,创历史同期新高。全区口岸客运量121.8万人、交通工具67.7万辆,较上年同比分别增长516.7%、281.3%。…
- 解码深度践行“两山”理念的兴安盟样本
- 纵观古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延宕千年仍生机勃勃。 作为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兴安盟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 阵痛与希望相伴,困惑与思考同在。跨过绿水青山、穿越碧草蓝天,兴安盟以实干担当之态、饱蘸绿意之笔,践行把生态“放在首位”的使命,书写勇当“两山”转化探路者的责任。 在全区率先发布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成果,在全区率先实施“林草长制”,建立全区首个实体化运行林草执法协作机制,全国首个单体百万千瓦级陆上风电基地建成投产……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兴安盟用更多的绿色笔墨作注脚。 今日,本报推出调研报道,探寻兴安盟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地以更大格局坚持守好生态“财富”的生动实践;追溯兴安盟着力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在更深层次推动“两山”价值转化见行见效、走深走实的深刻变革。…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