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呼伦贝尔:聚焦“五大任务”大抓产业发展 汇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动能

2023年07月24日08:50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植保无人机在扎兰屯市成吉思汗镇天原中草药种植农民合作社苍术田间喷洒叶面肥。 韩冷 摄

在享有“亚洲第一湿地”之称的国家4A级景区——额尔古纳湿地,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络绎不绝。韩欣辰 摄

5G+工业互联网应用——无人驾驶卡车编组安全示范工程项目。周浩 摄

阿荣旗优然第一牧场奶牛正在有序挤奶。 刘飞 摄

扎兰屯市临空产业园。 韩冷 摄

碧波万顷、牛羊遍地的呼伦贝尔,不仅是祖国北疆一张耀眼的绿色“名片”,更是一座发展活力充沛的城市。

6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加快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6月13日,呼伦贝尔市委常委会对标对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战略定位,明确优化产业结构的具体路径,提出要“发挥优势推动农牧产业加快发展,抢抓时机推动文旅产业特色彰显,积极培育外向型产业,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特色、支撑未来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牢记嘱托,奋勇向前,呼伦贝尔在实践与创造中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年初以来,呼伦贝尔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要求,聚焦高质量完成“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推深做实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农牧产业增量增质、新兴产业集约集聚、生态产业乘时乘势、传统产业创新创优“五大行动计划”,千方百计强化项目投资、释放消费潜力、做活口岸经济、防范化解风险,全力以赴抓发展、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抓环境、抓开放、抓消费、抓落实,加快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7%,高于年初目标0.7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区第5位,创近年来历史同期最高增速;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7.4亿元,同比增长6.3%,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定排在全区前位,经济发展在稳中求进的基础上实现了稳中快进、稳中优进。

抓产业促转型 撑起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

产业赋能开新局,天赋之域万象新。一批批重点项目推进落实,一个个重点产业加速集聚、转型升级……呼伦贝尔市对标落实“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产业发展“五大行动计划”,持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呼伦贝尔大地上处处涌动着向上向好发展的蓬勃活力。

以产业发展“五大行动计划”为锚,各行业各领域握指成拳、联动发展,投资、消费、外贸齐头并进,指标数据持续向好。从首次提出到推深做实,一年来,呼伦贝尔市推动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特色更加彰显、农牧产业增量增质发展供给更加充实、新兴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动能更加强劲、生态产业乘时乘势发展举措更加精准、传统产业创新创优发展转型更加有力,引领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推动呼伦贝尔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效、展现新作为。

聚力增量增质,发挥优势推动农牧产业加快发展。呼伦贝尔市以农牧业产业化、组织化、品牌化、融合化、绿色化、现代化为发展导向,聚焦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在培育龙头、延伸链条、园区支撑等方面一体发力。“十四五”以来,共实施高标准农田276.92万亩,在自治区考核位列第一,羊草扩繁基地20万亩播种任务全部实施,播种面积位列全区第一,阿荣旗乳业产业园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粮食播种面积完成2475.24万亩,牲畜存栏达到1252.3万头只,肉类产量达到8.07万吨、增长18.9%,奶牛存栏达到31.5万头、增长10.4%,牛奶产量达到39.9万吨、增长18%,农牧业发展呈现量质齐升。深入实施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行动,发展订单农牧业,积极开展展销展洽活动,宣传推介特色农畜产品,市场认可度、美誉度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呼伦贝尔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3万吨液态奶绿色生产及人工智能示范项目成为产业链规模化的典范。

聚力提标提效,抢抓时机推动文旅产业特色彰显。呼伦贝尔市树牢“全域、全季、全业”发展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游客主角,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呼伦贝尔古城街区改造、额尔古纳市乌兰山景区、鄂温克旗相约敖包非遗小镇等一批文旅项目建成投用。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1231万人次,同比增长216.53%,实现旅游收入169亿元,同比增长259.81%,“一业兴、百业旺”“文旅进、经济稳”的乘数效应持续释放。文旅市场主体新增295家,达1320家,同比增长28.8%。A级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等达623家,同比增长13%。在中心城区建设11个文化惠民综合体,打造15分钟文化惠民圈,常态化开展惠民活动300余场,让市民游客共享高质量城市文化休闲美好生活;与11个驻外商会、20家企业建立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与北京市石景山区共同谋划“冬奥连冬运 草原向北京”万里茶道自驾游活动。

聚力转型升级,以产业链思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呼伦贝尔市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创新创优、新兴产业集约集聚、生态产业乘时乘势发展。围绕煤电能源、冶金化工、加工转化等传统产业加强产品创新、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大力培育生物科技、装备制造、现代物流、通用航空、冰雪经济、数字经济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特色、支撑未来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驰宏矿业、国森矿业等传统企业完成节能技术改造,华能、国能、中国黄金集团无人驾驶改造等智慧化项目建成投用,传统产业绿色升级成效明显、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提升。与此同时,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向好。伊穆直流、华能火电厂灵活性改造配建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在岭东地区陆续落地,玖嘉年产2000台农牧业装备生产线等牧机项目有序推进,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5%,产业集群化效应加快释放。生态产业发展破题见效,全区首单林草碳汇价值保险落地,成功争创自治区级森林碳汇价值实现试点和林草湿碳汇工作试点。特种经济林、特色种养殖、林产品加工等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全力争创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日益畅通。

抓项目稳投资 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近日,随着全市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现场会、推进文旅产业提标提效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场会的接连召开,呼伦贝尔市各旗市区从制度机制、日常监管、环境整治、旅游设施等各领域全面规范、对标提升,带动全市项目建设进入“火力全开”模式。眼下,工地上机器轰鸣、吊臂起降,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赋能转型升级,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高质量发展的澎湃脉动令人振奋。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年初以来,呼伦贝尔市将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扩投资、增后劲、促发展的有效抓手,重点项目建设创历年最好成绩。截至目前,共谋划重点项目491个、总投资1710亿元,年度计划实施重点项目366个,既定开复工率100%,投资完成率55%。

上半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1.3%。工业经济持续扩能增效。煤炭产量和发电量实现双增长。华能蒙东伊穆直流外送岭东100万千瓦风光、伊敏露天矿3500万吨生产系统完善、阿荣旗齐鲁制药绿色生物农兽药产品升级技术改造、华能汇流河热电厂热电联产项目等重点项目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作用较大。

抓招商优环境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招商引资,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更是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年初以来,呼伦贝尔市在全地域全行业扩大招商引资,围绕重点产业和优势资源,精准招引龙头、配套企业,加速产业集聚,延长产业链条,持续用力招大引强、招新引优,一些文化旅游产业、农牧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优质项目相继落户呼伦贝尔市,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全市上下各级招商队伍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经济发达地区开展招商引资考察走访对接348次,举办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推介等专项活动536场,达成国内(区外)新签约项目179个,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同比增长422.9%。东北阜丰50万吨氨基酸及配套项目(三期)、上海氢通风光制氢一体化、阿日哈沙特口岸(易大宗)国际物流园区等优质项目成功签约,协议总投资845.6亿元。

大项目、好项目的先后落地,得益于营商环境的优化和政务服务质量的提升。呼伦贝尔市坚持以建设数字政府为牵引,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通堵点、破解痛点、攻克难点,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其中,“一件事一次办”工作模式,让群众和企业办事少跑腿。谋划一批、争跑一批、招引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五个一批”模式,使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

企业是集聚产业的“磁石”,是培育产业链的核心。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培育力度,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赋能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前3年完成“双倍增”任务,技术合同成交额持续增长,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平台载体数量稳步提升,中科院两个A类先导科技专项取得阶段性成效,多家企业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国能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的极寒型复杂气候环境露天矿5G+智慧矿山项目参评国家2023年物联网赋能行业发展典型案例。内蒙古野田铁牛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的“重载动力换挡变速箱生产技术”列入《内蒙古自治区新技术产业化应用指导目录》。

抓消费添活力 深挖高质量发展“潜力”

3月28日,伴随汽笛鸣响,一列中欧班列缓缓驶离满洲里国门,承载着1561吨的建材、家电等商品,驶向俄罗斯莫斯科境内。这标志着呼伦贝尔市进一步扩大了中欧班列“东通道”的“朋友圈”,更成为呼伦贝尔市扩大对外开放、赋能经济发展的生动注脚。

年初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呼伦贝尔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出台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务实举措,深挖消费潜力,激发市场活力,全力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升级。

购房享补贴。出台房地产市场“一城一策”工作方案等政策,组织各旗市区举办房地产展销会,有效激发住房消费活力。其中,阿荣旗政府投入2000万元对参会成交住宅按每套给予相应补贴,多家参展房地产企业推出上千套房源和各种优惠措施。

发放消费券。上半年,由呼伦贝尔市政府牵头的惠民消费券活动共发放2300万元。全市近800家商贸流通服务企业参加消费券促消活动,拉动销售总额约3.4亿元。

点亮夜经济。全力打造海拉尔西山夜市,推动海拉尔东山红星不夜城提档升级,进一步丰富全市文旅夜游场景,激发夜间消费活力,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引擎”。

举办海拉尔第十九届中俄蒙经贸洽谈暨商品展销会、海拉尔迷笛草原音乐节,开展“呼伦贝尔好物节”等网上促销活动,鼓励直播带货,培养本地网红达人……一个个务实举措持续发力,一项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激起生生不息的城市活力,释放出源源不断的经济动能。

奋楫笃行,臻于至善;行而不辍,履践致远。呼伦贝尔将进一步鼓起“闯”的勇气、释放“创”的活力、激发“拼”的劲头、保持“实”的干劲,砥砺前行,奋发有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呼伦贝尔发展新篇章。(王林喜 董博)

(责编:刘泽、张雪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上半年全区口岸进出境货运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据自治区商务厅消息,今年上半年,全区口岸进出境货运量约4728.6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140%,创历史同期新高。全区口岸客运量121.8万人、交通工具67.7万辆,较上年同比分别增长516.7%、281.3%。…
解码深度践行“两山”理念的兴安盟样本
   纵观古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延宕千年仍生机勃勃。 作为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兴安盟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 阵痛与希望相伴,困惑与思考同在。跨过绿水青山、穿越碧草蓝天,兴安盟以实干担当之态、饱蘸绿意之笔,践行把生态“放在首位”的使命,书写勇当“两山”转化探路者的责任。 在全区率先发布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成果,在全区率先实施“林草长制”,建立全区首个实体化运行林草执法协作机制,全国首个单体百万千瓦级陆上风电基地建成投产……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兴安盟用更多的绿色笔墨作注脚。 今日,本报推出调研报道,探寻兴安盟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地以更大格局坚持守好生态“财富”的生动实践;追溯兴安盟着力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在更深层次推动“两山”价值转化见行见效、走深走实的深刻变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