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杏产业铺就“杏福”路

“春尽空余白日长,枝头青杏已堪尝。”六月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阳光和煦、惠风和畅,又到了“花褪残红青杏小”的季节。一颗颗杏子在阳光的沐浴下慵懒的挂在枝头,换上金黄色新装,出席丰收的“盛宴”。
准格尔旗,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属于典型的半干旱地区,山地多平地少,大部分荒山、荒滩、产量低的坡耕地,在这里种粮不行,却适宜种山杏。
一朵杏花开,十里春光聚。经历了冬的蛰伏,四月的准格尔就开始热闹起来了。万亩杏树基地陆续进入盛花期,远看绯云一片,近看云霞万朵,这一道美丽的风景拉动了准格尔旗的旅游经济发展。4月8日,高原春意暖 “杏”会准格尔 “我们的准格尔”第七届准格尔杏花节开幕。每年杏花节时,万亩杏林基地内,游人如织,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欣赏这怒放的杏花。杏花节以杏花为媒,成了准格尔旗推动乡村旅游的“金字招牌”。
一颗小杏核,撬动大产业。来到准格尔旗,招待客人的少不了杏仁露。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在生产杏仁露系列产品过程中,为了解决生产原料不足的困境,保证原料供给,从2008年开始,公司经过科学论证,在福路村规划建设1万亩杏林博览园和与之配套的2000亩育苗基地、100万亩杏林原料基地。公司以土地承包的形式,与沙圪堵镇福路村和特拉沟门村签订合作协议,租用村民的土地种植杏树,把第一车间延伸到山坡地头,杏林原料基地成为了高原杏仁露公司的“原料车间”,退耕还林的农牧民变为产业工人。万亩杏林博览园让福路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杏花村”。农民通过杏林管护工作赚取固定工资,企业有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山杏浑身是宝,在我国古代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中就记载,山杏仁具有宜肺祛痰、止咳、平喘、消暑之功效。而杏肉不仅味美色艳、香气宜人,还含有多种有机成分和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及无机盐类。为了延长产业链,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以杏肉为原料研发出了酸杏汤,推出以当地小果类为主要原料的烘炒类产品及果脯类蜜饯产品,一颗小小的山杏在公司里,变成了老少皆宜的休闲食品。
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自2003年成立以来,围绕山杏大做文章,已成功研发生产出20多款山杏系列产品,在将山杏“吃干榨净”的同时,逐步发展起了“市场带企业、企业牵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在刘家渠村2000亩的杏林中,王泽源父子开办的炒杏仁厂,以当地的纯天然野生杏仁为原料,生产炒杏仁,车间里,伴着脱皮机的高速转动,白胖胖的杏仁像雨点一样落入桶中,流水线上,泡好的杏仁在炒货机里翻滚,流水线末端,炒好晾凉后的杏仁经过包装、封口、喷码等一系列操作,很快就“新鲜出炉”了。
2021年,福路村依托当地的万亩杏林基地注册成立内蒙古粮沣源农牧业有限公司,将村内闲置的山杏树全部进行整合,从原料抓起发展传统杏茶制作、经销,形成一整条完整的山杏食品加工产业链条,让“杏茶”成为“杏福茶”。
万亩杏林,“绿”植田地间。近年来,准格尔旗通过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经纪人”模式,让旧日“沉睡”的坡岗地重新焕发出活力,在荒山秃岭建成90余万亩山杏林,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极目远眺,万亩杏林林涛声声,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路。依托这些山杏林建起的6家相关企业,研发了三大类20余个山杏深加工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让这些过去无人问津的山杏树成为了“摇钱树”。
准格尔大地,种下的是杏树,长出来的是生态,积淀的是发展,惠及的是百姓。小小的山杏不仅孕育出了多元化的特色产业,更扛起了改善生态环境的大旗。(张丽兰、刘蕾)
来源:准格尔旗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