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擦亮文旅名片 点燃烟火东河

2023年06月14日15:36 |
小字号

最美人间六月天,盛夏游玩东河鲜!水旱码头、走西口、乔家金街、王若飞纪念馆、南海湿地……提起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地域名片,人们都会想到老包头、想到东河区。近年来,东河区深挖资源禀赋,将独具地方元素的特色名片与美食、演艺、文创、零售等业态融合,打造出一个个可体验、可娱乐、可消费的文旅融合消费升级新场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消费活力不断提升。

“夜态”名片 美食飘香带旺“烟火气”

夜间经济是经济社会不断繁荣发展的一面镜子,也是城市的另一张名片。如今,东河区正在全力擦亮这面镜子,扮靓这张名片,为城市烟火增添不一样的温度和色彩。吾悦广场“西口印象烟火食集”,各个摊位香气四溢,随处可见排队的长龙;摩尔城夜市经济区,流光溢彩,人头攒动,花花绿绿的餐饮摊位前,市民和游客惬意地品尝着各种美食。遍地开花的新“夜”态,进一步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人们通过夜间消费来缓解一天紧张工作的压力,重塑了消费模式、生活方式,也让“夜经济”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标志,擦亮了“吃在东河”的金字招牌。

“以前在外地上班最不舍的就是家乡味道的羊肉串,好几串一起夹在烤得外焦里嫩的焙子里吃,再来一碗砂锅面片儿,感觉好极了。现在夜市多了,想吃出门就可以吃到。”回乡创业的市民许先生每每谈起东河夜市便啧啧称赞。

为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城市烟火气,东河区结合实际,打造了吾悦广场“西口印象烟火食集”、摩尔城夜市经济区等,从吃、喝、玩、乐、购等多方面进行主题营销,打造夜市美食街区,满足市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夜间经济不仅是东河区的一张崭新城市名片,更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拉动了内需、促进了消费,为促进当前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东河区商务局局长王强说道。

文化名片 种出乡村振兴“致富梦”

“文化是产业的魂,文化是发展的根。”乡村振兴需要文化的支撑和滋养,而文化振兴也需要乡村的土壤和生命力。从“卖果子到卖文化”的理念转变,是 “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上的一种创新,也是东河区对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践行。

在这个夏天,东河区以“文化+农产品+短视频”的组合拳,让东河区农特产搭上文化车。同时,着力打造绿色东河游、美丽东河游、古韵东河游,通过“文化+旅游”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

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系列活动中,通过邀请非遗文化传承人、果农代表、当地艺术家的形式,以“文化+活动”赋能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旨在为乡村文旅、农旅、商旅的发展带来新思路。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系列活动,是东河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举办西口文化走亲、文化大院文艺展演、田野农场森林音乐会等主题活动来激发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全新活力与动力。”东河区文体局局长程彤说道。

新潮名片 构建游客打卡赏玩“新生态”

“这种实景式剧本杀,是我头一次见,新鲜!好玩!沉浸式游全村儿,一个字:潮!”刚刚从“探秘古村阿都赖”剧本杀游戏出来的市民小杨意犹未尽,赞不绝口。当传统与现代碰撞,则演绎出了文旅新时尚的耀眼火花,“探秘古村阿都赖”就是其中的代表。“沉浸式”“古村实景”“角色换装”“真人演绎”多个标签让来到这里的游客有了不一样的体验。

“创意很好,孩子也很喜欢。”市民冯先生特意在假期带家人来沙尔沁镇阿都赖村“赶潮集”,一家老小拍个不停。

据了解,除古村探秘项目外,村内还有观光采摘、餐饮民宿、古法酿酒等产业发展,游客在体验的同时,更可以品尝到沙尔沁镇的特色农副产品。“我们希望通过打造‘阿都赖样板’,实现沙尔沁全镇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当地文旅融合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沙尔沁镇党委书记苏海文说道。

下一步,东河区将加速文商旅融合,整合辖区商业综合体、旅游景区、历史街区,建立新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全力培育新增量,让东河大地汇聚更多人气商气烟火气、增添更多生机活力。(杨涛)

来源:东河区委宣传部

(责编:苗阳、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