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生态环境

自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施行以来,内蒙古采取预防保护、综合治理,加强淤地坝管理和严控人为水土流失等举措,推动该法落地——

黄河保护 造福桑梓

2023年06月01日09:37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夏日黄河,浩荡东流。

  流经内蒙古,造福桑梓,印记鲜明……

  内蒙古黄河流域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沙漠、戈壁等多种地貌类型兼具,是构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筑牢这条生态安全屏障,离不开对黄河的治理与保护。

  近年来,内蒙古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法治护航、依法治理,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全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自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施行以来,内蒙古采取预防保护、综合治理,加强淤地坝管理和严控人为水土流失等举措,推动该法落地。

  古籍有载:“黄河斗水,泥居其七”。黄河水沙关系不协调已成顽疾。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为减少泥沙入黄,水土保持工作尤为重要。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小流域治理势在必行!”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水利局副局长张云飞说,治理核心就是减少入黄泥沙。

  黄河内蒙古段水少沙多,在平原段,泥沙极易落淤,使黄河变成悬河。达拉特旗共有10条黄河一级支流,被称为“十大孔兑”。为调节黄河水沙关系,达拉特旗开展了十大孔兑治理工作,如今,达拉特旗每年入黄泥沙量减少约990万吨,黄河水变清已不是遥不可及。

  水土流失导致水患,水患又会加剧水土流失。为了不再出现这种恶性循环,内蒙古加大力气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小流域治理遍地开花。

  2017年以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先后在小庙沟、赛忽洞、柏树沟、水桐树、阿日齐等地实施了多项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有效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如今,经过治理的小佘太镇大十份子村就成了当地人心中的“桃花源”。

  除了小流域治理,内蒙古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中还针对生产建设项目违法行为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问题,开展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

  印发《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在黄河流域7个盟市40个旗县范围内,对2011年以来,存在未批先建等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的生产建设项目进行集中整治,形成水土保持强监管态势和长效机制的工作目标。如今,全区1129个违法违规项目的2367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成,整改率100%。

  自治区还建设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集成山洪灾害防治自动监测站点、防治区、危险区、转移路线、安置点、小流域、水库、淤地坝等全部数据信息,形成水旱灾害防御一张图。

  将黄河河道有关问题整治工作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从2021年开始,全面推进黄河河道有关问题整治,分区分类实施管控措施。整治以后,河道变了样!

  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在全区范围推广测土配方技术模式,黄河流域7盟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实施“四控两化”,目前,黄河流域加厚地膜回收率达到80%,沿黄旗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推进黄河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行动。强化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管理,建立健全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联动工作机制。

  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黄河二期防洪工程等重大生态工程,补种复绿、增殖放流、防风固沙……一项项举措相继实行。

  生态好不好,鱼鸟最知道。苍鹭相中了黄河流域鄂尔多斯市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来这里“定居”;乌梁素海水质稳定在V类;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黄河湿地成群灰鹤来做客;黄河滩区25.9万亩面积禁种高秆作物,黄河河道行洪通畅。每一个数字都展示着内蒙古黄河水生态环境的向好。

  接下来,内蒙古将加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砒砂岩区、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淤地坝和拦沙坝建设,推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大力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等一系列工程。

  黄河宁,天下平。为使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内蒙古一步一个脚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推进黄河大保护大治理。(记者 张慧玲)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