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挺进中国现代化的排头兵
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
中国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制油项目。
新农村新牧区。
产业兴乡村美。
鄂尔多斯市人才科创中心。
鄂尔多斯市政府所在地康巴什全景图。
总有一种向往让世界充满希望
总有一种精神让生命绽放光芒
总有一种创造不断地超越过去
总有一种奋斗铸就时代的辉煌
——作者题记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东南沿海开始的,洪波奔涌,鼓荡起新时代的最强音。当他们满载成功的自豪,进入收获硕果时节,与之相呼应的边疆内陆改革,经过艰涩炽热的长期跋涉,也以不甘人后的奋勇,汹涌澎湃地卷起狂澜。
地处祖国西部高原的鄂尔多斯市便是其中勇立潮头的佼佼者。这片被黄河“几”字弯环抱,黄河流经长度第二,晋、陕、宁、蒙四省交界处的广袤土地,同共和国其他的土地一样,既古老,又年轻。古老,是她的过去,年轻,是她的现在。他们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绘就了“建设实力、活力、绿色、宜居、幸福鄂尔多斯”的宏伟目标,描绘出“走好新路子、建设先行区,奋力开创现代化鄂尔多斯建设美好未来”的锦绣蓝图。
2021年,鄂尔多斯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15.7亿元,比2020年增加了1182亿。2022年,鄂尔多斯市地区生产总值为5613.44亿元,同比增长5.4%。经济总量继2021年一举跨过4000亿元后,跃上5000亿元台阶。2022年,鄂尔多斯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842.8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增长52.7%,在全国名列前茅。人均GDP更是高达25.69万元,约合3.82万美元,高居全国第一。新能源领跑全国、传统产业迭代升级、乡村振兴如火如荼,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一座文明、整洁、优美、繁荣昌盛的现代化新城正在黄河岸边巍然崛起,跻身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行列。
驱逐了昨天的荒凉,告别了往昔的贫困。如火的激情催动着北国浓烈的春意,沸腾的生活击扬起激越的时代风涛。她那灵光四溢的独特构思、恢宏绚丽的色彩气度、生机勃勃的发展前景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
我们曾多次在报刊杂志上看到某人到沿海发达城市创业成功的故事,我们也经常听到为数不少的人整天抱怨自己所处地区偏僻落后,生不逢地。那么,置身于西部高原黄河畔的鄂尔多斯市何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他们的成功经验对于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的广大内陆边疆地区又有些什么启示呢?
为了一探究竟,我们走进了鄂尔多斯市。
抢抓“双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奏响产业转型最强音。建成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开工建设全球最大规模“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全力打造“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鄂尔多斯正在成为“零碳中国”的策源地和始发站,绿色工业革命的“中国标杆,世界典范”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一句“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彰显了我国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定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关于“双碳”工作的精辟论述,鄂尔多斯人如同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鄂尔多斯市是资源富集区,一句“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让人们记住了鄂尔多斯。“羊煤土气”也曾为鄂尔多斯增光添彩。 黄河“几”字弯环绕着鄂尔多斯,土地面积8.7万平方公里。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羊绒制品产自这里。煤炭保有资源储量2535亿吨,约占全国六分之一、内蒙古二分之一。天然气探明储量5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三分之一。但“挖煤卖煤,挖土卖土”的粗放式经济,也让鄂尔多斯人背上沉重的包袱。在能耗双控和“双碳”目标刚性约束下,鄂尔多斯有一批超千亿元大项目迟迟不能落地,一批化工项目由于能耗指标未落实难以按期投产。
如何突破上升“瓶颈”,突出重围?鄂尔多斯市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自加压力,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2030年,新能源发电总量超过火电发电总量。但现实是鄂尔多斯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较低,新能源发展明显滞后,“倒逼”谈何容易!
做好绿色转型这道“必答题”,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不得、慢不得,早转早见效、早主动的重要要求,聚焦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战略定位,以绿色低碳推进存量升级,以高端示范引领增量转型,加快构筑多能互补、多业并进、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鄂尔多斯市委书记李理坚定地说:“打赢这场资源型城市的绿色低碳转型战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走好新路子、建设先行区’需要拿出敢闯敢试、敢破敢立的劲头。要着力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以‘双碳’目标倒逼结构调整,以能源转型带动产业转型,以新兴产业发展引领动能转换,以服务业升级优化产业体系,培育现代化鄂尔多斯建设的主力引擎。”
经过深入全面的调研分析,鄂尔多斯人惊喜地发现,在“羊煤土气”之外,鄂尔多斯还有着巨大的风光资源。风能:鄂尔多斯市风能资源具有分布均匀,连续性好,稳定性佳,利用率高等特点,适合建立特大型风力发电基地。太阳能:鄂尔多斯市年日照时数在2716.4h-3193.9h之间,年太阳辐射总量在144千卡/平方厘米以上,非常适合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开发建设。风能、太阳能开发潜力在1.4亿千瓦以上。同时,鄂尔多斯的土地面积大、人口总量适中,交通条件便利,有一定的产业布局,有雄厚的财力做保障。用鄂尔多斯市政协主席苏忠胜的话说就是“有思想、有理念、有基础”,发展新能源得天独厚。
要做,就做新的;要干,就干大的。
踏上新时代的赶考路,鄂尔多斯大地上创新大潮不断蓄势、改革引擎加速运转、开放动力充沛激越,释放出澎湃持久的活力。
从2021年3月到2022年4月,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位于鄂尔多斯蒙苏经济开发区的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已从“远景”变为“实景”。伊金霍洛旗从大局规划入手,坚持政企协同,与远景集团、新加坡盛裕集团合作,对标国内外一流园区,编制完成了园区总体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紧盯新能源产业头部企业,开展精准招商。目前,蒙苏经济开发区已入驻9家新能源头部企业,初步形成了以远景为龙头,华景、万锂泰、镕锂为配套的电池及储能产业链;以隆基为龙头的光伏产业链;以美锦国鸿、协鑫集团为龙头的氢燃料电池及绿氢设备制造产业链;以上汽红岩、捷氢科技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
2021年7月20日,上汽集团与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项目投资协议》。内容包括:“十四五”期间,上汽集团及旗下上汽红岩、捷氢科技将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投资20亿元,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现代化燃料电池重卡产业链;多方将精诚携手打造全球首个万辆级燃料电池汽车(重卡)产业化应用项目。2022年初,位于鄂尔多斯市蒙苏经济开发区的上汽红岩鄂尔多斯基地天隆工厂正式投产。
2021年9月7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自治区首个双碳研究机构——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揭牌成立,这也标志着鄂尔多斯在率先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高空俯瞰,金色的沙漠和排列整齐的蓝色光伏发电板交相辉映,成为一道靓丽的“金沙、蓝海、绿洲”独特风景线。基地建设的1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于2021年6月实现全容量并网。基地内引进了国电投、中广核、华能、三峡阳光联合体、正泰集团、中国节能等行业领军企业。其中,由国电投建设,196320块光伏板组成的骏马图形发电站,成为基地最为亮丽的风景线。通过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板图形电站。
走进位于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园的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蒙西分公司,只见工人们正在车间加紧生产,一支支长约80米的叶片模具整齐排列。2022年3月1日,由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蒙西分公司生产的TMT185叶片在鄂尔多斯下线。该叶片长度91米,标志着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叶片的设计能力、制造能力等方面都走在了行业的前端,将有力推动地区风电产业发展。
2022年6月30日,杭锦旗3个风力发电项目集中开工,并网发电后,杭锦旗风力发电规模将达到163万千瓦,年发电量达58亿千瓦时,风电版图不断扩大。
由内蒙古天晟新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2GW太阳能组件生产项目位于内蒙古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于2022年8月2日实现全内蒙古首块大尺寸组件的产出。改写了内蒙古只有光伏原材料没有光伏终端产品的历史,填补了内蒙古在光伏组件制造端的空白,实现了零的突破。
2022年12月28日,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开发建设的全球最大规模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也是我国首个开工建设的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项目在达拉特旗正式开工。
鄂尔多斯的能源转型按下“快进键”,2022年实施新能源项目726万千瓦,是“十三五”时期新能源项目规模的4倍还多,到“十四五”末,新能源装机将超过50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超过50%。“风光氢储车”五大产业头部企业纷至沓来、布局鄂尔多斯,远景、隆基、上汽红岩等生产基地正在加快建设。鄂尔多斯将形成产业最聚集、产业链条最完整、产业集群规模最大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努力拥抱新能源时代,以制定新能源国际标准为己任,首创的零碳产业园模式开始在欧洲复制推广,正在成为世界“零碳新城”的策源地和始发站。全球最大的单晶单体太阳能工厂全面开工。全国单个生产风力发电叶片最大的工厂投产。太阳能组件生产项目填补了内蒙古光伏组件制造的空白。使用自产氢燃料电池的氢能重卡稳定运行,氢能应用场景走在全国前列。在落实“双碳”战略、推动绿色转型的征途上,鄂尔多斯勇闯无人区、蹚出新路子,实现了换道领跑、跨越赶超。在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勇立潮头。
“鄂尔多斯通过大刀阔斧地改造传统能源和发展新能源,从中国‘煤都’成功转型为‘零碳新城’,这对于全球城市新能源系统发展都具有指向标意义。”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对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发展如是评价。新能源及碳中和领域已经成为红杉中国最主要的投资方向。
国际转型委员会主席阿代尔·特纳表示:非常敬佩鄂尔多斯市政府和远景科技集团创建了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这是一个将脱碳和零碳目标整合起来的优势平台,将会成为世界典范。
一个民族的崛起,靠的是一代坚韧如钢的脊梁,一个时代的腾飞,靠的是一批舍生忘死的翅膀,一个辉煌理想的实现,靠的是一群矢志不渝的灵魂。
站在新的起点上,耳畔响起的是时代的战鼓,是前进的号角!鄂尔多斯大地,充满“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热烈愿望,更有“策马扬鞭再奋蹄”的无限激情。驭“风”而上,逐“光”而行,“氢”装上阵……鄂尔多斯已成为绿色工业革命的“中国标杆,世界典范”。
胸怀“国之大者”,以一己之力为全国25个省(区市)保供。实现煤炭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低碳化,鄂尔多斯成为国家14个大型煤炭基地、9个大型煤电基地、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使传统产业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提出,包括鄂尔多斯市在内的内蒙古能源富集地区是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要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鄂尔多斯市按照总书记“先立后破”“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的重要要求,不断推进煤炭优质产能充分释放,实现煤炭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低碳化发展,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
鄂尔多斯是有温度、有担当、有情怀的城市。
2021年,受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煤炭需求持续走高。鄂尔多斯市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扛牢能源安全保障重任,带头增产稳价。
全面梳理全市煤炭企业生产状态,加快解决煤矿手续办理、生产用地、产能核增等各类问题,千方百计促进煤炭企业增加产能。2021年鄂尔多斯市产销煤炭7.24亿吨,创历史新高。2022年产煤8.4亿吨、占全国的1/5,以一市之力解决了全国25个省(区市)的燃煤之急,温暖着千座城、点亮了万家灯。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以实际行动彰显能源大市的使命与担当。
煤,是鄂尔多斯绕不开的话题。市域80%的地下都有煤,远景储量高达万亿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能源保供、经济发展,都离不开“煤”。立足这个基础,煤不可“废”,反而要兴,朝着更加清洁更加高效的方向奋楫当先。
绿色矿山治理,鄂尔多斯久久为功,全力打造全国绿色矿山建设样板。在准能集团采煤复垦区,环评监测数据显示,复垦后的土地水土流失量与原始地貌相比减少80%以上。植被盖度由25%提高至80%,鸟语花香、满目苍翠。被评为“中国最美矿山”和“国家级绿色矿山”,获批“准格尔国家矿山公园”。在建元煤矿,我们看到的是,绿草如毯,格桑花随风摇曳。5000棵树木、15万株沙棘柠条、40万平方米草地让42万平方米的排矸场成为蝶戏蜂绕的“后花园”。
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市已建成绿色矿山156个。其中,20个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136个纳入自治区绿色矿山名录,占全区已建成的45%,位居全区第一。
前不久,华为集团技术团队又一次来到准格尔旗麻地梁煤矿调研考察,寻找研发方向,拓展合作空间,这已经是他们第三次到访。
声名显赫的华为集团缘何如此青睐这个藏在大山里的煤矿?
华为煤矿“军团”选中这里作为5G工业研发基地“最佳落点”,理由十分充足。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麻地梁煤矿致力于利用信息化、数字化路径,踏上了麻地梁智慧矿山的探索之路。如今,麻地梁煤矿已经取得了10个全国“第一”的成果:第一家取消井下煤仓;第一家建立全矿区设备数据库;第一家取消井下检修班;第一家通过取消检修班进而取消夜班;第一家实现设备远程会诊;第一家实现5G工业应用;第一家实现设备配件零库存生产;第一家实现商品煤零亏卡销售;第一家实现全矿区集装箱运输;第一家井工矿井5G无人驾驶车试运行。内蒙古智能煤炭有限公司麻地梁煤矿撕掉了曾经属于煤炭行业的“傻大黑粗”标签,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煤炭企业的认知,国家八部委联合制定的2025年智慧矿山建设目标在这里已经提前3年全部实现。
在神东矿区,世界首套8.8米超大采高智能工作面、国内首个数字矿山示范矿井和世界首个智能煤矿地面区域控制指挥中心已建成投运,煤矿综合机械化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打造“煤海蛟龙”,数十团队夜以继日地进行攻坚。
在建设绿色矿山,进行机械化智能化改造的同时,鄂尔多斯市不断提升煤炭的就地转化率,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煤化工产业已形成现代化产业集群,煤炭在这里被“吃干榨净、由黑变白”,产业链条不断向下游延伸,产业价值不断向中高端攀升,走上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伊泰集团建成了全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液化工业化示范项目,为我国的能源安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汇能煤制气项目是中国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填补了国内外采用水煤浆气化技术生产煤制天然气的技术空白。中天合创煤炭深加工项目全面投产,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煤炭化工一体化项目。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意味着成倍增加了我国的铝土矿资源量。
久泰能源集团以煤为基础原料支撑,已建成年产100万吨煤制甲醇和60万吨煤制聚烯烃项目。在年产60万吨聚烯烃项目生产车间,一袋袋由黑色煤炭华丽转变而成的白色聚丙烯产品被机器装置迅速打包进入流水线,这些产品将很快被装车运往全国各地。每吨原煤几百元左右,甲醇每吨2000元左右,再次转化为烯烃之后,每吨价格高达上万元。
2022年6月5日,清华大学与久泰集团合作建设的万吨级二氧化碳制芳烃工业试验项目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是世界首套万吨级以碳氢化合物为产品的二氧化碳利用项目。产品聚酰亚胺属于特种工程塑料,是耐高温的高分子材料,主要应用于航天航空、手机制造、笔记本电脑、数码产品等领域,是一种附加值非常高的产品,将填补国内空白。从一块煤到一匹布,从黑到白,从能源到新材料,再到一枚中国芯、一件航天服、一块锂电池、一张屏……让黑金“白”起来、“绿”起来、“亮”起来。
鄂尔多斯市成为国家14个大型煤炭基地、9个大型煤电基地、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每年全国六分之一的煤炭、1400多亿度电产自鄂尔多斯,有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煤矿综合机械化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百万吨死亡率始终保持世界最低,新建火电机组全部采用低耗水、低能耗、超低排放的超超临界机组。鄂尔多斯成为世界上煤化工项目最为集中的区域,成为了国内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现代煤化工试验示范项目集中区。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并在全国多地推广应用。鄂尔多斯已成为国家能源经济发展“领头雁”,正在加速向世界一流“多种能源综合利用基地”跃进。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奋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农村牧区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鄂尔多斯在希望的田野上全面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之歌
没有农牧业农村牧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让农牧民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生活,让最广大的农牧民平等参与到现代化进程中,共同分享现代化发展的丰硕成果。
鄂尔多斯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高标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是解决新时代“三农三牧”问题的总抓手。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产业支撑,培育乡土人才,推进乡村善治,优化人居环境,夯实基层基础,基本实现农牧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农村牧区生活设施便利化,形成“一村一幅画、一镇一特色、一域一风光”的美丽乡村格局。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成立了市包联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全市包联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组织部,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的思想优势、组织优势、干部优势、人才优势,全面构建“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市委组织部门牵头主抓、市直有关部门支持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包联驻村大格局。
鄂尔多斯市抓党建强包联消费帮扶模式,创造性地把300余家驻地企业巨大的消费需求优势,同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品质优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政策优势、全市1000余名驻村干部深入基层的服务优势紧密结合起来,闯出新路成为“样板”。鄂尔多斯市包联办常务副主任王宇飞介绍说:“国家发改委评选出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54个优秀典型案例,鄂尔多斯是内蒙古唯一被评为优秀案例的。”
积极推进“万企兴万村”,立足农村牧区发展实际和民营企业特色优势,广泛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农村牧区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按照“支部+企业+村集体+农牧民”的合作模式,伊金霍洛旗壕赖苏村与汇能尔林兔煤炭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鄂尔多斯市壕赖鑫商贸有限公司,重点打造矿用支护网片厂项目,专业生产销售矿用支护网、矿用钢筋焊接网、菱形编织网、锚索托盘等矿用材料。按照股比,2021年村集体可分红265万余元,村民可分红35.1万元,户均分红达1000余元,2022年开始村民自愿入股,按照入股资金比例取得相应分红。2022年,村集体可分红40余万,农民可分红24万余元,一股分375元,分了347户农牧民。从而实现村企的双向促进发展和农牧户的稳定增收。
为形成资源要素规模化、产业互补优势明显、集体经济市场化的良好格局,提高产业振兴的科学性,准格尔旗准格尔召镇结合实际,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完成了全镇产业规划,并于2021年推动各村社区成立了自己的村属公司,倒逼各村社区主动“迈出去”,带着诚意、土地、发展机会入企业谈合作,村集体经济业务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目前,各村属公司均开始与辖区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独立开展了包括停车服务区项目、绿化项目、土石方剥离项目、固废垃圾处理项目、砂石筛选厂项目、光伏发电项目、供水项目、特色农牧业种植养殖项目、固定资产租赁项目9大类43个项目。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人人尽其能的目标。
东胜区折家梁村成立了鄂尔多斯第一个股份经济合作社——折家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积极探索“三变改革”模式,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达拉特旗树林召镇农民李晓瑞利用水面搞起了养鱼,办起了酒店,建儿童乐园,发展民宿旅游,一二三产联动,年收入达40多万元。
鄂托克旗每年拿出1亿元资金助力农牧业发展。为了推动阿尔巴斯绒山羊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龙头企业鄂托克旗伊吉汗羊绒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对羊绒细度在15.3微米以内的进行补贴,累计发放补贴资金1800多万元,带动牧户1.6万余户。牧民吉仁尼格一家有6000亩草场,又租赁了4000亩。养山羊1200只、绵羊600只、牛12头、马8匹、骆驼3峰,年收入60多万元。他把草场分成20片进行轮牧,并种植柠条对沙化的600亩草场进行三年治理。基础设施齐全,全部机械化生产。他正准备盖个二层别墅,让古稀之年的老母亲也感受一下现代牧民的幸福生活。
而在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村,村党支部村委会紧紧抓住国家能源建设战略重点西移和神东煤田大发展的契机,大办工业。建起了煤矿、铁路运输集装站、水库、砖厂、红河情实业公司等多家企业。宽阔的街道、别墅林立,小学、幼儿园、医院、警务室、酒店、公园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从功能和景观看,乌兰木伦村俨然一座城镇。乌兰木伦村支书张二龙说:“去年我们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9亿元,刨除经营性成本和为全体村民支付的供暖、物业、水电、医保等补助外,纯收入大约6000万元。”数据显示,乌兰木伦村集体固定资产已达5.9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近6万元,乡村各项产业发展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现在的乌兰木伦村已经是内蒙古第一村,正满怀信心地向“中国西部第一村”进军。
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今天,鄂尔多斯大踏步走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康庄大道上,牧野乡村活力无限,风景正好。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鄂尔多斯乡村振兴的和美幸福画卷,正在8.7万平方公里的新时代希望的农村牧野上徐徐展开……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鄂尔多斯把“人才鄂尔多斯”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双一号工程”来抓,推动发展模式由资源驱动向人才引领、创新驱动转变,全力打造中国一流的现代化人才中心和科创高地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就如何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航向、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鄂尔多斯市党政一班人却清醒地认识到,相对于鄂尔多斯辉煌的发展前景,相对于现代化建设的神圣使命,鄂尔多斯市仍然有不少的弱项和短板,特别是人文素质、科技水平、现代服务业、创新能力等方面亟待加强。
地区综合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科技创新需要人才、产业改革需要人才、社会管理需要人才……创新发展,唯在得人。实现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目标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更需要依靠人才这个第一资源。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高度,高瞻远瞩,把“人才鄂尔多斯”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走好新路子、建设先行区的“双一号工程”来抓,广泛搭建载体平台,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全市人才引育和科技创新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力打造祖国北疆人才“硅谷”,聚八方英才而用之。通过打造人才“智高点”,抢占发展“制高点”,推动发展模式由资源驱动向人才引领、创新驱动转变。
2021年9月8日,鄂尔多斯市召开新闻发布会,时任鄂尔多斯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的折喜文表示,该市在新出台的《鄂尔多斯市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中明确提出,将大力引进一流人才和团队,对顶尖人才团队“一事一议”,最高给予1亿元资助,获评市级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最高给予1000万元经费支持。
在新出台的人才新政中,该市对全职在鄂尔多斯工作的“天骄英才”“草原英才”“鄂尔多斯英才”“青年优秀人才”,分别给予40万元、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工作补贴。还将加强优秀青年人才战略储备,对引进的博士创新人才可申请最高30万元科研经费,在站的博士后可另外享受10万元生活补贴。实施“明日之星”课题资助计划,对入选的青年人才给予最高20万元课题资助。鼓励青年学子来鄂尔多斯就业创业,对大学生创业项目择优给予最高8万元资助。选拔资助乡村振兴优秀人才和团队,获评人才和团队分别给予2万元、最高30万元奖励。对取得职业技能资格的乡土技能人才给予最高1万元的技能提升补贴。
鄂尔多斯市设立专家服务中心,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户口迁移、子女就学等“一站式”服务。建立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制度,在文旅、交通、医疗保健等领域推出15项便捷服务,持续优化“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
国家级人才阎文斌博士在美国工作生活30余年,回鄂尔多斯创办光能科技公司。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园为其团队和公司提供研发场地、落实政策资金、提供专项资助、保障人才住房、解决融资难题,其团队经过夙夜攻关,成功研制出世界领先水平、自治区首台套光腔衰荡光谱法高灵敏度气体检测仪,并进入华为公司供应链。其后续研发的系列产品服务于中芯国际、中国石化、韩国三星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的沙漠生态修复示范基地,玉米、大豆、高粱等近20种农作物正在茁壮成长。这片从库布其大漠中“长”出的绿色农田,便是2022年由杭锦旗人民政府引进的重庆交通大学易志坚教授科研团队合作共建而成。项目的实施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实“双碳”目标以及推动国家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9月3日,第十届内蒙古“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会暨呼包鄂乌人才创新创业周在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开幕。鄂尔多斯市主要领导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当前鄂尔多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求人才、珍惜人才……鄂尔多斯将以最佳服务、最优环境、最大诚意广纳天下英才,让广大人才在鄂尔多斯竞相逐梦、成功圆梦。”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学家武强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院长和鄂尔多斯市“双聘院士”,结束了鄂尔多斯市没有“两院院士”的历史。
紧扣发展需要招引紧缺人才,引进“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专家、“万人计划”专家等高端人才97人,硕博研究生367人、重点高校本科毕业生415人。实现人才总量、质量双提升;形成以产聚才、以才兴业的良性互动。
制定印发《鄂尔多斯市人才和科技创新驱动三年行动方案》,系统搭建“一心两城一院八基地”平台体系(“一心”:市人才科创中心;“两城”:零碳产业园和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两个人才科创城;“一院”: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八基地”:康巴什区和7个经济开发区(园区)打造8个人才科创基地)。创新实施政策迭代升级、筑巢强基、科创能级跃升、创新主体驱动、人才生态提质“五大工程”。部署安排16项具体举措,全面再塑鄂尔多斯人才集聚、创新策源、产业迭代和科创生态新优势,全方位构筑“人才集聚之城、产教融合之城、创新活力之城”。打造全国一流人才科创高地,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市人才总量达48.5万人,其中包括5.2万高层次人才大军。科技创新综合排名跻身全国地级城市前100位,入选“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榜单。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科创加人才,正在使鄂尔多斯大地发生着能量“裂变”,为鄂尔多斯高质高效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有力支撑和新动能。
在鄂尔多斯,一条条的产业链,就是一个个创新链;一处处火热的项目场,就是一个个创新的梦工厂。到2025年,鄂尔多斯煤、电、化3个产业集群产值将超5000亿元,“风光氢储车”5个产业集群产值将超5000亿元,生物医药、数字经济2个产业集群产值将超百亿元,跻身全国万亿城市俱乐部。
与此同时,鄂尔多斯市的其他各项工作也产生了质的飞跃。鄂尔多斯市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首批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区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市,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全国文明典范试点城市,荣获平安中国建设最高奖长安杯。在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鄂尔多斯市进入了万马奔腾全面发展的鼎盛时期。
在一切失误中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在一切成功中决策的成功是最大的成功。这是领导科学中的一句名言。纵观鄂尔多斯市近年来的种种做法,决策之科学正确,举措之恢宏大度,效益之斐然卓著,前所未有,令人感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给鄂尔多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翱翔。2022年夏秋之际,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两次来到鄂尔多斯,在深入机关、产业园、企业、农村牧区、科研院所走访调研后说:“鄂尔多斯市要敢想敢干,带头蹚出一条路子来。”领导的话,既是肯定,也是激励,更是鄂尔多斯人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鄂尔多斯市委书记李理表示,鄂尔多斯要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四次全会部署要求,与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以更高站位定目标、更宽视野谋发展、更大格局抓落实。鄂尔多斯将围绕构筑“四个世界级产业”、建设“四个国家典范”、打造“四个全国一流”,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中展现鄂尔多斯担当。构筑世界级能源产业、世界级现代煤化工产业、世界级新能源产业、世界级羊绒产业“四个世界级产业”,建设生态治理典范、文明城市典范、共同富裕典范、市域社会治理典范“四个国家典范”,打造全国一流创新生态、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全国一流城市形象、全国一流干部队伍“四个全国一流”,建设实力活力绿色宜居幸福鄂尔多斯。
几番风霜雨雪,几番坎坷征程。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鄂尔多斯人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高超的智慧使这块凝固的版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那硬化的血管变得柔软而富于弹性,它那板结的地壳正发酵般地上升!他们紧紧地握住自己的命运之舟,把这片土地当做一个广阔的舞台,在这里演出了威武雄壮震撼人心的活剧。
放眼今日广袤的鄂尔多斯大地,山河壮丽,人民豪迈。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现代化建设征程上,鄂尔多斯人民正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尚文达、宋然)
图片均由《鄂尔多斯日报》提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