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盟市>>兴 安 盟

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

保护性耕作新模式受青睐

2023年05月10日08:33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一场春雨过后,兴安盟扎赉特旗机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一片农田里,“铁牛”轰鸣、犁铧飞舞,黑黝黝的泥土间荡漾起新一轮丰收的气息。

  “我们这片地越来越肥了,土壤颜色也越来越深,跟旁边的普通地块形成了鲜明对比,这都是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功劳。”机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青强高兴地说。

  今年3月初,自治区农牧厅发布内蒙古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扎赉特模式榜上有名。扎赉特模式是玉米秸秆覆盖免耕种植技术,具有保土、保水、保肥、稳产增产和节本增效的效果,主要适用于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岭南地区以及通辽市、赤峰市部分旗县区。

  对于机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所在的图牧吉镇干旱少雨、出苗情况不好的实际情况,保护性耕作的优势更为明显。合作社现有大小型免耕播种机15台套,大型拖拉机10台,谷物联合收割机3台,玉米收获机4台。2013年,合作社就开始实施保护性耕作,主要使用“玉米秸秆全量覆盖+播前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播种”的技术模式,2022年完成保护性耕作作业面积26000亩。

  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因何“受宠”?

  近年来,由于秸秆离田打断了自然循环,减少了土壤有机物质的输入,进而可能导致黑土地的退化。同时,翻耕后大面积的裸露土壤容易被风、水侵蚀,致使土地养分遭受一定损失,也会导致黑土层逐年变薄。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用高效植保技术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耕作技术。在内蒙古东部旱作区,保护性耕作是保护黑土地最经济有效和现实可行的举措。”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程玉臣介绍说。

  依靠实施保护性耕作,扎赉特旗农民找到了最佳的玉米种植模式:通过推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能防风固土、减蚀保土,促进了化肥减施和绿色高效生产,黑土地得到“滋养”的同时,真正实现了把成本降下来,把产量提上去。

  加快推广保护性耕作离不开装备支撑。近年来,为了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黑科技”接连“上新”。

  3月26日,在第14届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展览会上,“气吸式免耕高速智能播种机”正式发布,分外吸睛。

  “气吸式免耕高速智能播种机”是在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内蒙古农牧交错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黑土耕地秸秆还田玉米大豆轮间作稳粮增豆关键技术”等项目的连续支持下取得的重大成果,由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与中国农业大学和乌兰浩特市顺源农牧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联合研制。

  自2019年开始,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与乌兰浩特市顺源农牧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瞄准免耕播种高速作业条件下单粒高精度排种、种肥精准播施、播深智能调控、作业参数智能监控等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新型“气吸式免耕高速智能播种机”打破了高速免耕精量播种的技术瓶颈,免耕播种作业速度由8公里/小时提高到16公里/小时以上。

  该智能播种机各项性能可以与进口机械相媲美,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接轨国际先进水平,在作业速度16公里/小时条件下,粒距合格指数达到95%以上,排肥量变异系数小于8%。

  智能播种机投入生产后,预计播种效率可提高1倍,以8行播种机为例,每天可增种400亩,播种质量提升5%,每亩可增产玉米50斤或大豆20斤。

  打破对耕地重利用轻保护的观念,实现在利用中保护、保护中利用,不仅是一场耕作制度的变革,更是耕作理念的革新。“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保护性农业研究中心围绕国家耕地保护与利用的重大科技需求,在土壤侵蚀阻控与地力止损、资源高效与丰产栽培、地力培育与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创建了北方农牧交错区农田‘保—养—用’协同技术体系,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8项、省级主推技术27项。主要成果纳入国家和省区重大科技工程与规划,累计推广2.69亿亩。”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路战远说。(记者 韩雪茹)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