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草原”等你来
一场春雨过后,乌拉盖草原褪去了银白色的“外衣”,显露出原野的本色,等待着绿草如茵的夏天。在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哈拉盖图农牧场洪浩勒图分场,牧民齐贵龙一大早便在牛棚羊圈忙碌起来。
“现在草原生态好了,来旅游、摄影的人越来越多,加上餐饮、住宿、出售肉奶特产等,搞生态旅游的收入比过去单纯放牧翻了好几番。”齐贵龙开始盘算一年的好光景。
20多年前,因气候变化、过度放牧,齐贵龙家所在草场出现严重退化迹象。为此,齐贵龙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转变传统畜牧方式,注重草畜平衡、减少牛羊数量,改良育种、围封禁牧,让草原大地“喘口气”。十多年来,草原生态逐渐好转。前些年,齐贵龙筹备发展草原生态旅游,将自家草场的网围栏等拆除,恢复草原自然风貌。
如今齐贵龙家的草场,随处可见灰鹤、野鸭、鸿雁、旱獭等野生动物,成为当地知名旅游景点。
在乌拉盖草原上,像齐贵龙一样端起“生态碗”,吃上“旅游饭”的牧户还有很多。
乌拉盖草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天然草原之一,素有“天边草原”美誉。近年来,乌拉盖管理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优势,持续打通“两山”理论转化通道,推动生态与产业深度融合,带动群众“守绿换金”。通过大力发展原生态草原游、牧户游、影视游、研学游,逐步形成布林泉、野狼谷、九曲弯、草原影视基地等知名文旅品牌,扣住“看+玩+吃+住”旅游链条,将特色资源、闲置资源有效盘活,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流连。
近十年来,乌拉盖管理区累计接待游客651.5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7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从旅游业中增收2400余元。
生态旅游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乌拉盖管理区还把“两山”理论转化的目光聚焦在发展优质良种肉牛繁育上,形成了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牛产业发展格局。
在乌拉盖管理区,王金强绝对算得上一位“牛”人。年纯收入100多万元,家里有150头华西牛母牛,出栏时,别的牧民家其他品类的牛犊才1万多元,而他家的牛犊平均能卖到2.5万元。
说起自家养殖的华西牛,王金强总是赞不绝口:“这牛生长速度快,屠宰率、净肉率高,繁殖性能好,抗逆性强,适应面广,经济效益高……”拥有如此多优点的华西牛就是在乌拉盖草原上培育成功的。2021年,华西牛获国家畜禽新品种认证。
作为华西牛育种群体的主要供种基地,乌拉盖管理区成立了乌拉盖牧场有限公司,通过打造引种育种、扩繁育肥等产业,实现“科研机构+基地+牧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以此打造全国一流的华西牛肉牛新品种繁育推广供应基地。截至目前,乌拉盖管理区华西牛整体存栏规模3.4万头,有22个核心群、4个扩繁群;核心群群体规模7000头,占全国华西牛总存栏的64%以上。
此外,乌拉盖管理区还建成了内蒙古首个国家级草原生态牧场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区通过构建“草原生态技术示范+家畜科学养殖+养殖技术指导”的适合草原牧区的新型发展模式,以此带动牧民走科技养殖之路。
乌拉盖管理区党工委书记乔建强介绍,截至2022年,生态牧场标准化示范区农牧户年度人均纯收入是非示范区的2倍;华西牛带动养牛户人均纯收入达8.6万元;本土“牛”人辐射带动科学养殖,使每头牛增加2000元以上年收益。
践行“两山”理论,生态的修复治理效果是“硬杠杠”,没有良好生态,何来绿富同兴。乌拉盖管理区通过与内蒙古蒙草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农科院草原所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对乌拉盖草原退化成因进行科学诊断,针对沙地风蚀、狼毒型退化、严重盐碱化等突出问题,分别采取不同措施“对症下药“,并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围封转移、草畜平衡管理等综合性治理措施,境内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地治理率得到显著提升,管理区林草覆盖率达到87%。经过科学治理,“风吹草低见牛羊”胜景在盛夏的乌拉盖草原随处可见。
去年11月18日,生态环境部命名51个地区为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乌拉盖管理区榜上有名,这也是乌拉盖管理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有力印证。
乔建强说,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乌拉盖管理区发展的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大幅提升。我们要继续在“两山”转化上继续作大文章、好文章,让乌拉盖这片“天边草原”更加美丽富饶。(记者 帅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