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旗林果产业:一枝红杏出墙来

在准格尔旗,有一首流传久远的漫瀚调蒙古族民歌《哈拉津达坝》,意思是“光秃秃的山梁”。时过境迁,如今站在高高的山梁上,极目远眺,“绿色”已成气候,微风过后,林涛声声。生态产业链,从惠及百姓到造福社会的一幅生态图景徐徐展开。准格尔旗曾经给世人的视觉观点,有两种颜色:黄色和黑色,因煤炭而发韧,以煤炭而闻名,得益于黑色;屹立在一片黄土地上,与黄河依偎在一起,即黄色。生态内化于心,播绿外化于行。实施林业生态建设6万多亩、义务植树2万亩、灌木抚育4万亩,森林覆盖率36%,植被覆盖度稳定在76%以上,全旗林果生产面积已达2.9万亩……这是准格尔旗交出的一份“绿色”答卷。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这是我的家……” 从“增绿量”到“增颜值”,从“护根基”到“强保护”,从“护生态”到“谋致富”,准格尔旗为生态文明建设和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和经验。让黑金变“绿”,功劳簿上林果产业占半壁江山。4月,准格尔旗的万亩杏林,杏花竞相吐蕊、次第开放、花满枝头,雪白或粉嫩的花瓣在春日暖阳的映照下,形成一片花的海洋。“我们的准格尔”第七届准格尔杏花节如期而至。十里杏花香,百里聚风光。准格尔旗如何将“花”景变“钱”景?
一朵花“开出”一个产业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准格尔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端,属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域内海拔820-1582米,平均气温7.8℃,平均日照2946.4小时,无霜期152天左右,年均降水量389.4毫米,具备发展林果产业的气候条件。生态是准格尔旗突出优势,绿色是准格尔旗鲜亮底色。地处北纬40°农牧业生产黄金带,黄河流经238公里,发展绿色林果产业条件得天独厚。党的十八大以来,准格尔旗结合地区优势,确定了“生态林果、绿色果蔬、生态杂粮、特色羯羊”四大优势特色产业,并配套了相关扶持政策有序推进。不断提高农牧业的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大力培育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稳步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准格尔旗现有经济林果面积近80万亩,初步形成了以山杏、沙棘、苹果、枣为主的林果产业,将美丽风景变“美丽经济”。
一朵花“擦亮”一张名片
砒砂岩上苹果园。2022年9月,暖水乡德胜有梁村2300亩果园全部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暖水山地”苹果获得“中国一乡一品”产品认证保护,并入选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暖水乡还发布了“暖水山地”苹果区域公用品牌,成为内蒙古西部地区第一个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内蒙古第一个发布完整品牌价值体系、产品结构的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内蒙古第一个发布原创品牌IP形象的果品区域公用品牌。这是一颗有故事的苹果。暖水乡是生态自然恢复区建设示范乡,生态环境脆弱,被喻为“地球癌症”的砒砂岩区占全乡一半以上面积。打不出井,种不出粮。咋活?天无绝人之路。德胜有梁村沟壑纵横的地质形态,却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酸碱适中,正是山地苹果的“安乐窝”。村民王在达在患癌土地上“种”出来一个“金疙瘩”。1994年,王在达在村干部的支持下,种下6棵苹果树,活了1棵。开天辟地,“石头上种出了苹果”。就这样,从一棵树到一片林,从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我命由我不由天”,暖水人凭着这股犟劲,近30年的摸爬滚打,如今,苹果种植户80余户,种植面积2300余亩,种植品种涉及宁丰、寒富、烟富、蒙富、红心二号等20种,盛果期每年可产果达1000万斤,实现了绿富同兴。暖水苹果“出圈”的故事,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准格尔旗的生动实践。以“暖水山地苹果”地理标志品牌为代表,准格尔旗多个企业、合作社认证了一批苹果、梨、海红果、杏的绿色、有机果品生产基地。成功注册了“高原露”“准立”“蒙特”“山杏王”等一批著名品牌。以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果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家,其中自治区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旗级重点企业1家,正在建设的企业1家,生产饮料、罐头、干果、酒品及休闲食品等系列高品质产品,预计年创产值1亿多元,将带动农民3万多人增收致富。
一朵花“催生”一个节日“
鄂尔多斯首届‘高原露’杏花节的举办,以杏花为媒,不仅可以弘扬中国传统的杏文化,还将展示准格尔乃至鄂尔多斯良好的地区形象,推进地区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为鄂尔多斯杏产业发展及产品推广打造一个新的发展平台。”2012年4月23日,鄂尔多斯首届“高原露”杏花节在沙圪堵镇举办,高朋满座,余音绕耳。沙圪堵,因“沙”得名。如今,却因“花”闻名。又到杏花烂漫时,2023年,准格尔旗已连续举办了七届杏花节,从一枝独秀到百花争艳。将一枝杏花浇灌得绚丽多彩。
准格尔旗果树栽培有300多年历史。一株株小山杏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天南海北的人会因它而来。本届杏花节活动为期7天,以“高原春意暖 ‘杏’会准格尔”为主题,精心组织了文艺汇演、书画摄影展、诗词品鉴、农产品销售、黄河大峡谷鱼米乡等21项系列活动。准格尔旗以多种形式向各地游客展示独具魅力的准格尔文化旅游。
一场盛会,构筑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大格局。一棵棵树木,“绿”植心间。
一朵花“引领”一次振兴
来到准格尔,招待客人的少不了杏仁露。
春回大地,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的产业工人正遍布全旗各个村社,精心养护着80万亩杏林基地。自2007年起,该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经纪人”的模式,在全旗计划建设“211工程原料基地(2000亩育苗基地、1万亩杏林博览园、百万亩杏林原料基地)。“我们公司累计投入4000万元在十二连城乡杏树基地免费提供杏树苗,在沙圪堵镇福路村建了万亩杏林示范园,推动全旗的百万亩杏林基地建设。目前带动了近2万人口的增收,人均增收在1000元以上。”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战先介绍道。
杏仁露、杏仁牛奶、炒杏仁、酸杏汤、杏脯……一颗杏在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可以孕育出20多款山杏系列产品。与“杏”福牵手的还有“杏花村”沙圪堵镇福路村,他们将当地丰富的杏林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形式搞起了杏仁茶产业。自2022年8月份成立以来,销售额已达58万元左右。“十三五”期间,准格尔旗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编制出台了乡村振兴“1+5”行动方案,特别是“一村一品主体”特色产业项目的实施,突出了地方特色,发挥了地区优势,推动了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良性互动。2021年苹果全年销售总额达到1227万元,其中村集体苹果单项经营性收入173.82万元。全旗种植各类果树超过50亩的大户有752户,初步形成了以山杏、沙棘、苹果为主,以绿色、有机为生产目标的特色林果产业格局。
“煤海”变“花海”,“煤城”化“绿城”,“光秃秃的山梁”变“满山果”。准格尔旗林果产业: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赵冬霞)
来源:准格尔旗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