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之乡涌春潮
——科左后旗推进乡村振兴一线观察
时光为卷,奋斗作笔。在希望的田野上,通辽市科左后旗各级干部和群众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重整行装再出发,快马扬鞭持续发展致富产业,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无数奋斗者的火热故事,汇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阔答卷,谱写了一曲曲春天的乐章。
产业高质高效:做好“牛”文章增强竞争力
2月24日,在内蒙古新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第七牧场,铲车、运输车、起重机等各类机械设备繁忙作业,数十名工人奋战在施工现场,全力以赴抢工期、赶进度。该牧场正在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及配套基础设施。
走进内蒙古新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全产业链项目基地,一排排现代化钢结构牛舍排列整齐,膘肥体壮的奶牛悠然自得,它们佩戴专属“身份证”,吃着营养师精心调配的“营养餐”。据悉,新牛全产业链项目涉及肉牛养殖、繁育、乳品深加工、屠宰、牛副产品深加工等。目前,已进口优质奶牛16200头,预计年产鲜奶16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5.3亿元,上缴税金23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000余个。
“今年奶牛存栏将达到3万头。以后,在科左后旗养牛,会越来越牛了。”新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铎信心满满。
这几天,巴胡塔苏木召根嘎查永胜正在自家的牧场里忙着,一会儿给棚圈里的牛添加饲草,一会拿起手机录起了牛群的视频,忙得不亦乐乎。这样的精气神儿正是尝到了借助“快手”平台销售自家牧场黄牛增收致富带来的甜头。
“你看,这头母牛有牛犊;这头牛品种好,高1.2米,要价16800元;这头牛体型更阔大健壮,要价19800元……”每天下午,永胜都会准时和“粉丝们”在快手平台见面,直播间每进一个粉丝,他都会热情地打招呼。“我们将母牛、公牛、犊牛分栏饲养,将体重、品种相同的牛放到一起明码标价,通过‘快手’直播卖牛,就像超市卖东西一样,”永胜介绍道。现在他家的在栏牛共有2600多头,通过直播平台,牧场的牛远销到兴安盟、赤峰、锡林郭勒、吉林、辽宁、山东、安徽等地。2022年,他通过快手直播的形式交易科尔沁黄牛7500多头,平均每头高于市场价2000余元,创1500万元纯利润。今年一个多月线上线下销售黄牛1000余头。
不仅如此,永胜还直接带动10余户贫困家庭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养殖场的工人,基本都是居住在附近的村民,月收入达3000元。
近年来,通过“快手”卖牛,永胜不仅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牛能手和牛经纪人,还带动了苏木黄牛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苏木共有黄牛经纪人465余人、活牛超市57家。目前全旗有3000多名黄牛经纪人活跃在市场上。有75个嘎查借鉴永胜家庭牧场经营模式,通过母牛短期育肥、分栏标价、快手卖牛等方式,缩短养殖周期,加快资金流动,提高经济效益。
清晨6点多,巴胡塔苏木百兴吐嘎查养殖示范户水泉已经像往常一样,在牛圈里忙活起来。“政策越来越好,村里95%的农户都养牛,技术、销路、防疫都不用操心,育牛犊、盖牛圈、建粪池还都有补贴。”水泉介绍道。
“过去家里养牛,都是房前屋后养,粗放式管理。现在村里统一规划土地,建集中养殖小区,采取种养循环新模式,不仅环境好了,规模也越来越大。”望着牛舍里膘肥体壮的240 多头黄牛,水泉高兴地说。
水泉说得兴奋,底气十足。而这底气来源于科左后旗一项项灵活的产业扶持政策。
近年来,科左后旗把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养殖作为转变肉牛产业发展方式、提高产业综合效益的关键举措,按照规模发展区、产能拓展区、综合产业园区进行布局,推动肉牛养殖扩群增量,建设了“由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养殖小区组成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基地”的肉牛养殖新模式。全旗有家庭牧场493家,养牛专业示范合作社83个,人畜分离养殖小区52个,标准化肉牛养殖场10个,大型养殖企业2家。19个苏木镇中有10个养殖规模超5万头,262个行政村中有44个养殖规模超5000头。
“家有三头牛,生活不用愁。” 如今,靠牛产业增收致富早已成为科左后旗农牧民的共识。现在全旗牛存栏110万头,养牛户5.8万户,占农牧户的72%。通过放大优势、补齐短板、做优品质、做响品牌,科左后旗肉牛产业发展迎来“又一春”,再度“牛”了起来。
农民富裕富足:走出增收致富新路子
这几天,金宝屯镇铁建村合作社负责人毕功生正带领乡亲们在榛子林里忙绿着。去年1800亩榛子产量达12万斤,收入达180万元。毕功生表示:“果子颗粒更大皮儿更薄,榛子仁饱满又好吃,属于精优品。另外在林间种植黄豆,每亩地的收益也能增加1000多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从种植到售出,从零散包装到精品包装。为了使榛子能够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铁建村合作社改变了销售思路,改变了销售格局,由“卖原料”转向“卖品牌”。
“去年榛子又大又好,所以我们合作社已注册商标,走‘品牌’路线,打造精品榛子,利用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这样收益好又稳定,是自己吃或者送礼的不二之选。”毕功生说。
“生态+经济林”,铁建村合作社5000余亩的榛子林、超过2500万元的经济效益,一直是科左后旗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美丽与发展双赢的样板。
2月23日,吉尔嘎朗镇协日勒阿吉嘎嘎查牧场采摘园一片繁忙。在高高低低的果树间,村民们修剪枝条、清理杂草,时不时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忙碌的劲头把初春的寒意冲淡了许多。
“现在生活越来越好,去年我家收入3万元,有了新产业, 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正在果园里劳作的村民宝山笑着说。
这个有20多亩地的采摘园里,有蜜桃、黄桃、寿桃、瑞士红色之爱苹果、羞涩玫瑰苹果、新西兰红玫瑰苹果等十六个品种,去年产量高达五万斤。160棵桃树总产量8000斤左右。果大、皮薄、汁甜的桃子及其它种类的水果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采摘品尝、拍照留念。“休闲的时候约上几个朋友来采摘桃子、苹果,看看这个果子很大,味道香甜。”游客们说。
近年来,科左后旗着力建设了30万亩果树经济林、200万亩林板一体化、 3万亩种苗花卉等60多个生态产业基地,发展林下种植30万亩,增加经济效益1.8亿元以上,林果产业正成为农牧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2月24日上午,金宝屯镇套布海村香稻种植合作社的45户村民正在合作社里参加培训。“现在市场对绿色水稻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先要提高乡亲们的精品意识。”合作社负责人包志青说。
合作社有机水稻面积400亩,年产28万斤,是通辽市农科院优质水稻生产试验示范基地。绿色水稻认证面积1000亩,年产70万斤,销售额143.5万元。稻花香2号订单种植3000亩,年产300万斤,销售额615万元。“海棠公主”大米成为市场上的畅销货,走进北京的超市。合作社还利用自身水稻种植技术优势,合作辅导培育周边合作社3家、农户50余户种植水稻,并聘请多名农业专家先后举办培训班10期,免费为周边种植户传授专业种植技术,在合作社周边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示范带动周边种植水稻农户300余户。合作社社员人均增收12000元。香稻商标“海棠公主”被中国绿色产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产品A级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和国家有机认证书。
“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握掌成拳,构建起水稻种植、技术服务、产品深加工、超市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农户也尝到了甜头。”包志青说。
“今年将迎来旅游旺季,我们正在招聘20名工作人员,准备大干一场。”散都苏木草甘沙漠旅游区总经理王欣兴奋地说。
近年来,草甘沙漠旅游景区带动全体村民摘掉贫困帽,走上致富路。先后录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9户20人在景区从事保安、售票员、清洁员、牵骆驼等工作,每年每人增收近2.4万元。扶持村民开办农家乐、牧家乐、特产店等经营项目,年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在草甘沙漠旅游节期间,为12户村民免费提供绿色农副产品经营摊位,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
“3月20号景区就要开门营业了,我要提前做好准备!”常英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景区成立之初,他觉得不会有什么人来、赚不到什么钱,十天八天才去一次;后来游客多了,他开始天天去景区忙活;随着产业的兴旺,他决定要自己买骆驼做生意。
如今,常英每天早晨5点多就起床喂骆驼、做饭,7点多钟就早早来到景区开始忙活,中午就在景区吃点方便面,再一直忙到晚上,每天要牵着骆驼走100多里路。虽然很辛苦,有时甚至累得起不了床,但他“心气儿”高涨:“这几年我靠牵骆驼供两个女儿上大学,还清了外债,好日子已经来了。”
“信用社的贷款太及时了。”甘旗卡镇新胜屯村村民王力家里有40亩地,春耕资金让他犯了难。2月12日,旗农村信用联社的工作人员了解他的资金需求,主动对接,快速发放贷款,解了他燃眉之急。
为了做好春耕备耕生产工作,科左后旗农村信用联社安排信贷人员走村入户了解农牧户春耕生产资金需求。为优先保障春耕备耕资金需求,科左后旗各涉农金融机构提供专属信贷产品,优惠贷款利率、建立绿色通道,满足农牧户信贷需求。目前,科左后旗7家金融机构为全旗4641个农户累计发放贷26670.46万元,为春耕备耕生产提供金融支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老乡们走出了新路子,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好。
乡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孕育生机无限
初春的暖阳下,农忙时节的甘旗卡镇束力古台嘎查更显惬意。
“你看我这村子,和城里比有啥差?”嘎查党支部书记哈斯敖其尔走在村里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上,边走边介绍,只见路两侧红砖瓦房整齐划一,嘎查广场、卫生所、便民超市、草原书屋等设施齐全。街心公园内绿树成荫,内有凉亭、蒙古包、景观通道、池塘,供村民和游客休憩。全嘎查通上了广播电视、喝上了自来水。常住人口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低保实现了全覆盖和应保尽保。
哈斯敖其尔祖祖辈辈住在这个村里,见证了山村巨变。
“新的一年,束力古台嘎查正在规划美丽乡村建设,未来可以享受定期体检、送医上门……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哈斯敖其尔说。
傍晚的甘旗卡镇莲花吐村小广场上,忙完了农活的村民们在打篮球、跳广场舞,在健身器材上舒展身体,静谧的村庄充满了无尽的欢乐。村民脸上灿烂的笑容,让人感受到农家生活正逐步走向宽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让农民生活更加富足宽裕,日子越过越亮堂,越过越好。一提起新农村建设,村党支部书记王军爽朗地说:“我们村是示范村,在这里生活很舒心,住得干净、玩得舒服,一句话,就是要过得有滋有味,像城里人一样高品味地生活。”
莲花吐村依托毗邻大青沟景区的地域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建成2个绿色生态农家旅游景区,村民通过旅游产业人均增收3000多元。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王军掰着指头描述村民的生活细节:家家都盖了新瓦房,全村有十几辆小轿车。村民要想“改善”生活,只需打个电话,就有饭店送菜上门。可以说吃、穿 、住、行样样满意。
近年来,科左后旗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7%,实现村村通电、通硬化路、通客车、通网络……乡村绿水青山不断“擦亮”,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徐徐展开。
和美乡村,孕育生机无限。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更加健全,乡村生产生活更便利,城乡差距全面缩小,农村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创业干事。
“这是老乡们自家的溜达鸡蛋,真正小时候的味道……”
常胜镇常胜村,正在网上带货的小伙儿叫包小亮。他是镇里第一批返乡创业的“90后”。
这几天,刚入驻科左后旗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大学生智慧,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有创业基地的支持,我干的更有劲儿了。”智慧说。
创业孵化基地设有办公室、生产加工车间、仓储场地、公共实训基地、特色直播间、产品展区等功能服务区。入驻的孵化项目可享受最长三年的零租金优惠。基地还协助落实创业指导、创业培训、政策咨询、项目评估、融资贷款等一站式创业服务。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全旗有130多名像包小亮、智慧一样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就业,为家乡的振兴带来新观念、注入新活力。(赵文嘉)
来源:科左后旗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