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盟市>>通辽

通辽市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2022年12月28日09:29 | 来源:通辽日报
小字号

  2022年,通辽市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深耕东北,拥抱京津冀、面向环渤海,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坚持聚焦绿色转型、聚力高质量发展,奋力构筑绿色农畜、绿色能源、玉米生物、新材料等产业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金秋十月,收获季节。在农业部玉米专家对奈曼旗义隆永镇方家营子村12500亩万亩片、开鲁县开鲁镇飞机场村千亩方的玉米单产测算中,单产平均分别达到1043.65公斤、1227.58公斤,连连刷新东北春玉米区千亩和万亩大面积单产纪录。这背后,是通辽市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多年深入合作开展技术攻坚、推广密植技术模式的努力。

  作为“当家”作物,通辽市围绕打造玉米产业全产业链,多年来培育26户深加工企业、13条深加工产业链,规模以上玉米深加工企业实现产值近120亿元。形成了醇、酸、糖、胶、药等13大类200多种产品,其中小品种氨基酸产能占到全世界40%,全市年深加工玉米超过350万吨。“通辽黄玉米”身价不断攀升,入选全国百强区域品牌。

  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要集聚也要集散,要辐射也要引领带动。通辽正不断整合、优化各类资源要素配置,将已有的空间区位优势转化为枢纽经济优势,将基础产业优势转化为全优产业链优势,将人口规模优势转化为人才高地优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多赢优势,为新一轮竞争中增创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之翼。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7.71亿元,同比增长3.8%,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58个(项目个数不含单纯设备购置),同比增加1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5%。

  科尔沁草原“风”“光”常在。8月,总投资137.5亿元的现代能源“火风光储制研”一体化示范项目一期工程在通辽市投入运营。项目建在当地,电量用在当地,红利留在当地,这是通辽市立足丰富的风、光资源,充分把握新能源发展战略机遇,加快建设绿色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步伐的缩影。

  截至目前,通辽市已建成新能源装机规模744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规模的52%,在建规模386万千瓦,拟建规模602万千瓦,这些项目全部获批建成后,通辽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1732万千瓦,是火电装机规模的近2倍。

  立足原有产业基础,通辽市加快挺起工业脊梁,积极建设铝镍硅绿色新材料基地。经过多年积累,已形成266万吨原铝产能,220万吨镍基新材料项目即将建成。以超低能耗、超低排放为目标,通辽市推动铝精深加工和镍基新材料产业的绿电替代、高端延伸,铝后加工产品延伸到铝板带箔、汽车轮毂、建筑及交通用铝型材等120余种,电解铝行业烟气超低排放系统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霍林郭勒工业园区成为高端铝材、食药级铝箔等精深加工项目落户的首选之地。奈曼旗镍基新材料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源网荷储”绿电替代项目,开工建设了不锈钢轧钢酸洗项目,打造东北地区重要的镍基合金新材料加工基地。

  在“通达辽阔”的空间优势下,通辽始终以宽阔的胸怀招商引客,承接产业转移,为蒙东枢纽的发展聚力。今年以来,通辽市明确百余条政策清单,出台几十条政策措施,全力助企纾困、增强市场活力,上半年累计留抵退税、减免缓缴税费19.1亿元。

  为进一步提升项目服务能力,通辽市制定实施了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项目建设26条专项措施,优化“项目管家”服务机制,上半年新签约、新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同比分别增长339%、264.7%,到位资金同比翻一番。截至目前,全市计划实施的540个重点项目已开复工539个,开复工率99%。

  2022年,通辽市重新修订出台《通辽市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坚持全链条强化人才“引育用留”工作,制定出台了80条人才政策。自2014年开始,通辽在自治区范围内率先“走出去”赴区外高校引进人才,引进重点产业所需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及特殊人才5460名。不断强化专业技术及技能人才选拔培养,全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共计45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35人、累计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865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10年培训计划累计培训54.2万人次,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6.88万人。

  锚定“聚焦绿色转型、聚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新坐标、新定位、新使命,通辽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立足自身、汇聚八方,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正在把美好愿景变成发展实景,把宏伟蓝图印在蓬勃大地,为创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奇迹积蓄磅礴力量。(记者 许媛媛)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