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蒙共建撬动果药“梦工厂”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赤峰市林西县新城子镇果蔬深加工及中药材交易市场产业园,空气中满是药香,中药材晾晒场上铺满了初加工后的桔梗,工人正在给晾晒的药材翻面。在这个108亩的产业园里有气调保鲜库、果蔬深加工及中草药交易市场三个厂区,总投资1.3亿元,其中京蒙协作资金共计2410.8万元。
“现在气调保鲜库里存储的是小苹果和圆葱等,按小苹果9月份1元每斤算,存储2-6个月后上市价格每斤约3元,除去成本每斤可增值1元,我们把园区内每个京蒙协作的项目资金的6%,返回县里统筹用于巩固脱贫攻坚的后续使用资金。”新城子镇乡村振兴办负责人王立新介绍。新城子镇是以林果产业为主导产业,为了通过反季节销售达到让果品就地转化增值的目的,2020年最先建成的是果蔬收储气调保鲜库,争取京蒙协作资金1000万元,可以存储6000吨的果蔬,通过调节库体内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气体含量,让“果蔬休眠”,最终达到“绿色储藏”的目的。
老虎石沟村村民段树成每天早晨骑着电动车大约用15分钟的车程从家里来到产业园上班:“这个果蔬深加工企业落地到咱们这不仅带动我们种植林果,还为我们解决了就业难题,让我们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现在我每个月能挣4000元,再也不用舍家撇业的出去打工了,还不耽误家里的活。”
虽然外面冰天雪地,但在产业园的果蔬深加工车间里热气腾腾,每个生产线设备前工人们都在紧张的忙碌着,果子经过细心挑选出来的,经过前处理去核、切片、清洗、分拣等工序后装盘,乘坐托盘滑道进入速冻仓与真空干燥仓经过冰与火的考验后变成了美味的冻干果脆。林西县为了进一步推进林果产业升级,2021年在1000万京蒙协作资金的支持下,在新城子镇建成了果蔬深加工标准化厂房,采用FD真空冻干技术,每年可以生产果脆250吨、果脯180吨、蔬菜干180吨,这让全镇的林果的产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蒙果鲜公司入驻产业园,今年10月份开始试生产。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接一连三”的关键环节,具有引领三产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天然优势。蒙果鲜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了生产、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特色化产业体系,通过订单协议进行统一收购鲜果,并按最低保护价收购,最大限度确保了农户的基本利益。“今年是第一年试生产我们收购了50万斤的小苹果,现在我们公司已经能够生产果蔬脆、速冻沙果、果脯等20余种产品,就近雇佣了27名村民在这里务工。”赤峰蒙果鲜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清海说道。
“我们交易市场今年收了160亩地的桔梗产了200吨,购买了清洗设备2台,目前鲜货桔梗每斤2.5元,为了提升价值我们进行了初加工,清洗后人工去皮晒干再买,主要销往安徽和河北。我们雇佣了长期工30名、季节工60名工资大约在120-150元。”金禾中草药合作社理事长徐丽丽介绍。今年新建设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投入了京蒙协助资金410.8万元,其中加工车间2200平方米,晾晒车间2200平方米,年可加工药食同源即食产品2000吨,交易中药材5000吨,晾晒场已经开始启用。
产业兴则就业稳,就业稳则日子旺。引来一个项目、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就业。像段树成一样,在园区务工的共140余名工人,基本都是当地的村民,从最开始的不熟悉,到现在已经能熟练掌握每个岗位上的工作技能,既增强了本领,又拥有了增收的“金饭碗”。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围绕林西县“菜果药牛菌”的产业布局,新城子镇实施万亩林果基地建设,在提档升级第一产业种植的基础上,借助京蒙协助资金新城子镇发展壮大果品收储及深加工产业及林下经济中药材种植及初加工,使全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优势更加凸显,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更加强劲,为新城子镇乡村振兴发展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李晓军、郭苗苗)
来源:林西县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