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要闻

呼和浩特:会“呼吸”的“海绵城市”翩然而来

2022年08月01日10:32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透水路面、鱼鳞式树穴、下沉式广场……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阿尔泰游乐园和成吉思汗公园两座毗邻而建的公园,通过海绵生态网络构建,使这片“海绵”公园区成为首府市民消夏好去处;

徜徉在呼和浩特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主题公园,黄蓝相间的彩色透水路面和各种海绵技术与景致融为一体,让这里岸绿水清景更美;

不久前刚建成亮相的呼和浩特市小草公园,精妙的设计获得广大市民点赞。“小草公园入口处就是一个大型的雨水花园,地形高低错落,雨季来临会形成天然草溪,紫色鸢尾花交相映衬,芦苇灯点缀其中……”

增加城市绿地率、丰富城市生态系统,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立足实际,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和推动建设安全城市、韧性城市的重要举措,一座从海绵城市建设着眼,切实改善老百姓的城市生活品质和质量的生态之城正在不断形成。

2021年7月9日,呼和浩特市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首批海绵示范城市。前不久,作为内蒙古唯一入围城市,呼和浩特市入围“十四五”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将获中央财政11亿元的资金支持。

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城市建设中,呼和浩特市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发挥城市水生态服务功能、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水环境治理、河湖长制、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内涝治理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系统推进。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已建成5大片区、55.8平方公里“海绵”区域。

作为海绵城市的重要载体,海绵路网建设是打造会“呼吸”城市的重点之一。 “海绵路采用的透水混凝土铺装可以减少直接由城市管道系统排入自然水体的地表径流,能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减轻水体污染。”呼和浩特市市政建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安晓军介绍,“同时,还能使雨水快速渗入地下,还原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防止路面大面积积水,夜间不反光,增加人们出行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同时调节城市空间的气温和湿度,改善城市热循环,缓解热岛效应。”

据了解,呼和浩特市区管道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铺设。为加快更新改造地下管网,呼和浩特市在建设海绵城市时,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进行减负,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制定出建设地下管网以及绿地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针对路面硬化指数过高窨井过少、排水管道管径过小、排水速度过慢,一些路面坡度过大、低洼处排水不畅,排水管线太少等问题,呼和浩特市不断探索建设地下管廊式排水系统,逐步取代传统直埋式管网等灰色设施设备。其中,总投资9.75亿元、全长4.74公里的丁香路综合管廊完工后遇到大雨不再积水,雨天一样畅通行驶。按照规划,到2030年呼和浩特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长度将达到264.04公里。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大力推进海绵型公园和绿地等“海绵体”的建设。园林部门在规划设计上充分考虑雨水渗蓄和利用功能,因地制宜设置雨水调蓄设施,采用雨水花园、透水生态铺装、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等方式,注重植物选配的生态性和结构的合理性,形成乔、灌、地被自然多层次合理配置的植物群落,从而提高绿地对雨水的滞留与疏渗作用,增强公园、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功能。

目前,呼和浩特市具备海绵城市特征的城市生态公园星罗棋布,口袋公园、节水型绿地随处可见。今年,呼和浩特市将打造10条海绵道路示范街道、8个海绵化改造示范小区,目前,部分项目已在施工中。

接下来,在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中,呼和浩特市将全市一盘棋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城乡共进,全域推进示范,保障三年示范期工作目标一一落地实现,为首府市民打造一个高弹性应对雨水、“清新明亮、蓝绿交织”的“海绵城市”。 (记者 刘洋)

(责编:刘泽、张雪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