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再续文明对话

驮着茶叶的马帮翻山越岭,矮脚马清脆的蹄声回荡在山间。长长的队伍风餐露宿,周转货物,交流文明。“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汤显祖《茶马》中的这句诗描述了茶马互市之下,中原以茶易马、边疆民族地区以马换茶的历史。千百年来,茶马古道连接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沟通国内外经济文明,从蒙、京至滇、缅,从甘、藏至老挝、越南,都能嗅到茶叶的清香。
茶马古道并非具体的一条道路,而是由多线构成的一片交通网络,其时续上千年,地跨数万里,贯通亚欧大陆,被誉为“马蹄踏出的辉煌”。
生产优质茶叶的云南是茶马古道重要的交通中枢。2021年12月3日,复兴号动车组驶出云南昆明站,“澜沧号”动车组列车驶出老挝万象站,中老昆万铁路正式通车。通车后,昆明到万象10小时可通达。
中老铁路在新的历史时期丰富了茶马古道的内涵,让这条承载千年文明的古道再次焕发生机。
重走茶马古道:记得住乡愁
甜笋、腊肉、黄鱼、红辣椒......食材排列整齐等待下锅,滋滋冒油的牛肉干巴被烤出香味,雨后的清风将马帮菜的味道送往远方。云南普洱市宁洱县的那柯里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中转驿站,拥有深厚的普洱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和马帮文化,保存了较为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
“那柯里曾是‘马哭里’,运送茶叶的马帮在这里歇脚,漫漫长路,劳累的马儿伤心流泪。”那柯里马帮菜的传承人赵毅一边制作马帮菜,一边介绍。就地取材是马帮菜最大的特点,用锅煮汤、用盖炒菜,山中鸡、河中鱼都能成为马帮菜的原料。“马帮也会携带不易腐坏的腌菜、腊肉来制作菜肴。”赵毅很快便做好了一桌马帮菜。时间虽短,色香味俱全。
赵毅和母亲正在烹饪马帮菜。人民网记者 李发兴摄
茶马古道不仅是商贸通道,更是一条文明的脉搏,沿途留下各类文化遗产。如今依托这份厚重的历史,那柯里人记住乡愁、传承文脉。以茶为源、以道为始、以民为本,打造“产业聚集、文化多元、乡愁浓郁、特色彰显”宜居宜业宜游的那柯里村。
木墙灰瓦,青石板路,一连串红灯笼点缀远方郁郁葱葱的热带丛林,那柯里茶马古道小镇一片静谧。这座旅游小镇建设聚焦“特色、产业、生态、宜居、智慧、成网”七大要素,修复茶马古道,提升村落景观,完善基础设施,接入智能化管理服务。那柯里工作人员方磊表示,小镇与周边景区,联动发展趋势日渐明显,未来可实现上万人在此就业创业,年可接待游客90余万人次,据统计,2021年旅游收入达到3740万元。
那柯里茶马古道小镇中的茶马古道遗址。人民网 刘艺琳摄
距离那柯里茶马古道小镇不远,就是当地居民的果园,饱满的葡萄压弯了枝干。枝干上挂着红牌,写着名字,“游客来这里认养葡萄树,一棵果树,年费400元。夏季的时候,我们保障认养果树的游客能拿到8公斤葡萄,冬天6公斤。”廖金存通过打理哥哥的果园,获得了稳定的收入。
游客认养葡萄树,葡萄套袋防虫叮咬。人民网 刘艺琳摄
那柯里以茶叶、香橼、草莓、葡萄等种植业为基础,在打造农业观光体验的同时,把农特产品开发成为特色旅游商品,带动区域内群众积极创业、发展致富,形成了种植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为一体的区域经济格局,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推窗见青山,凭栏听流水,古道蹄声响,入梦那柯里。”2015年,那柯里村荣获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并在历次复核中继续保留荣誉称号。近年还获得了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全国民族团结示范村等荣誉。
方磊说:“马儿不再啼哭,‘那柯里’是一句民族语言,它的意思是桥畔的好田好地。这里有山有田、有水有桥。是一个能让人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运营中老铁路:看得见未来
一桥跨南北,天堑变通途。赶路人无需再走盘山路,累死矮脚马。崇山峻岭之间,一座座高架桥拔地而起,横跨山川,一列列火车飞速穿行。中老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历史,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
修建铁路,需要用到大量的水泥。普洱天恒水泥公司承担起宁洱段铁路修建的水泥保供。截至2021年底,天恒水泥共取得19项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我们在多年的发展中始终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带动周边就业,有效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天恒水泥生产部副部长黄义炎表示。
普洱天恒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生产线。人民网记者 李发兴摄
普洱车务段普洱线路管理站副站长、宁洱站站长赵海很年轻,胸前的党徽格外醒目。“中老铁路没有开通的时候我就来宁洱这边了,要提前筹备开通事宜。当时到处是工地。”赵海印象最深的是去年10月19号,“只身一人,来宁洱站开站了。我当时反应是从何开始?从哪里开始?”赵海笑了:“后来人们逐渐来找我报到了,现在这边已经有70多人了。”
赵海正在介绍宁洱站情况。人民网记者 李发兴摄
中老铁路开通前,普洱境内没有火车。“这也是‘一步跨千年’,一开通就是国际列车!”中老铁路开通运营至今,宁洱站的客、货运量实现稳步增长。半年以来发送货物货运量累计23.6万吨,货物到达量20.1万吨。发送和到达货物日趋增长,让列车装载的货品越来越丰富,也为普洱物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和可能性。
位于普洱市工业园区宁洱片区林板家居产业园的林达木业是中老铁路开通的直接受益者。长期以来,宁洱只有一条山区高速公路通往昆明,产品只能靠汽车运输,运距远,成本高且安全问题比较突出。随着中老铁路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宁洱与昆明等城市的时间距离与运输成本,使得宁洱的人流、物流和商务流越来越多地在更多的城市内流动,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的林板及绿色家居方便、快捷地出口到东南亚国家,拓展了国际市场。
林达木业生产线。人民网 刘艺琳摄
创业青年李旭斌则是中老铁路的潜在受益者。90后创业者李旭斌回乡种植百香果,引优苗、拓市场……克服重重困难。收获良好经济效益之后,李旭斌开始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李旭斌说:“现在铁路开通了,将来我们的百香果也计划走铁路运输。”
李旭斌(左)和种植农户杨永萍(右)。人民网 刘艺琳摄
截至7月2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7个月,昆明海关已累计监管验放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1548列,货运总量达78.14万吨,货值达77.03亿元,进出口货物涵盖农产品、机电产品、矿产品等2000余种商品。
赵海的背后是宏伟的龙门吊,他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我们一定会把中老铁路建设好、运营好、维护好。”
中老铁路宁洱站货运列车。人民网 刘艺琳摄
翻开地图,道路如同血管,从古至今输送着发展的生命力。在道路上,差异得以对话、文明得以传播。茶香伴着马铃声,从唐宋传来,中老铁路的动车组列车呼啸而过,黄金线路正续写新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