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盟市>>巴彦淖尔

 临河区:呵护碧水蓝天净土 绘就幸福底色

2022年04月14日16:51 | 来源:黄河金岸魅力临河
小字号

天朗气清、空气常新、惠风和畅、绿草如茵……如今的临河市民,在感受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充分享受到了清水绿岸、蓝天白云的生态福祉。近年来,临河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建、治、管”并重,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积极成效。

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天是蓝的,空气是清新的,每天早晨一出门,感觉心情特别舒畅,这几年临河的变化可是真大!”今年,刚大学毕业回到家乡的大学生刘洋说。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临河城区共监测空气质量365天,其中优良天数303天,优良率为83%……这个蓝天保卫战“成绩单”的背后,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是临河区各部门持续在大气污染防治上发力取得的成果。

近日,笔者来到曙光乡晨光村七组72岁的村民贾栓家走访,在聊起平房接大暖改造工程时,贾栓老人脸上满是笑容,“自从接上大暖,不仅省去了打炭、倒灰这些麻烦事,最主要的是空气也变好了,你看看现在这天多蓝,空气多好,以前自己烧炭的时候,要是遇上个没风天,院子里多会儿也一层烟,哪能有这好空气了。”

散煤污染一直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一大难题,近年来,临河区通过“冬病夏治”,采取平房区集中供热改造、实施城郊接合部煤改电清洁能源改造项目、保障民用洁净煤供应等措施,全面完成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取缔任务,散煤销售点实现“清零”,2021年,城郊接合部煤改电清洁能源改造项目共安装设备3030台,为打好蓝天保卫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前一赶上逢年过节、结婚典礼、工地开工时,人们总习惯燃放烟花爆竹,以示庆祝。然而,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有害气体及金属氯化物的粉末,不仅会污染空气,甚至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

为遏制燃放烟花爆竹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临河区发布《临河区关于禁燃烟花爆竹的通告》,将禁燃禁售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做好堵源截流工作,并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及时曝光典型案例,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如今,在全区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禁售禁燃烟花爆竹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

临河区作为农业大区,过去农民每年秋收后都会把不需要的秸秆在地里直接放火烧掉,容易引发火灾不说,还污染空气。为持续改善当地大气环境质量,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临河区先后发布了《临河区秸秆禁烧工作方案》《关于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烧荒、焚烧垃圾)的通告》等文件,严格管控秸秆焚烧违法行为。同时坚持疏堵结合的原则,完善扶持政策,拓宽利用渠道,最大限度地实现秸秆肥料化、燃料化、饲料化,确保秸秆禁烧工作落到实处。

在此基础上,各部门大力整治建筑(拆迁)工地扬尘污染、重点工业企业异味污染、餐饮油烟污染、柴油货车污染等环保突出问题,持续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努力打造天清气爽的怡人环境。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近日,两千多只天鹅齐聚多蓝湖,场面非常壮观,它们翩翩起舞,聚集在一起悠闲地在水面上游来游去,或低头觅食、或引颈高歌,它们的叫声在河面上此起彼伏,仿佛奏响了春的交响曲。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鱼类资源、让这里成为了鸟儿的“天然庇护所”和“营养仓库”,不仅白天鹅,赤麻鸭来了、大灰雁来了,那些不知名的珍稀鸟儿也来了……

近年来,临河区对所辖区域内11个乡镇(农场)182条(个)河湖渠沟的上下游、左右岸进行了梳理,确定了三级责任河(湖)长名录,总河(湖)长由区委书记担任,落实各级河(湖)长共288名,形成每条河流、每个湖泊有人管、有人盯、有人干的网络体系。2021年至今,累计巡河(湖)1825次。

“将收集的地下水与雨水加以净化后二次利用,可用作小区绿化浇灌、景观池补水以及路面保洁用水。”临河区金川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人员说,他们还通过在宣传栏张贴节水宣传海报、定期在业主群宣传节水知识、入户宣讲等方式,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牢固树立节水意识。为确保饮用水安全,临河区始终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目前2个城镇水源地和8个乡镇水源地已全部建立水源地保护管理档案,做到“一源一档”动态更新,还制定了水源地规范化整治方案,8个乡镇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正在施工。与此同时,通过大力推动工业节水减排、农业节水增效、城镇节水降损,加强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

2021年,临河城市地表水监测9个断面,各断面水质均达到上级要求的考核目标;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黄河水厂水源地水质为Ⅲ类,达到考核要求,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巴彦淖尔市地处北纬40度农作物种植黄金带,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黄河灌溉水量充足,被誉为“塞外粮仓,天下厨房”,而种地产粮离不开优质的土壤,对此,临河区多举措开展“净土”保卫战,守护“希望的田野”。

说起“净土”保卫战,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四控”行动。近年来,临河区深入开展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四控”行动,不断在肥料使用上下功夫,改变肥料配方,推广新型肥料和有机肥,实施水肥一体化,既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保证了土壤环境,又促进了农产品品质提升,一举多得。

“种了这么多年地,一直就稀里糊涂的上肥,也不知道是缺的了还是上的多啦。”乌兰图克镇和平村九组农户雷飞说,自从2019年开始使用配方肥,配肥站给他的地“对症配肥”,田里的土质好了,农作物的产量也提高了。“测土配方就是根据农民地里取得的土样,通过智能配肥机分析土壤中氮、磷、钾、PH值、有机质的含量,合理配比肥料,既有针对性又可实现控肥增效,最重要的是对土壤不会有破坏。”乌兰图克镇中国农资测土配肥临河区中心站负责人贾雁斌介绍。截至目前,临河区有20家智能配肥站功能,推广应用配方肥43万亩,新型肥料95.6万亩,机械侧深施完成33.6万亩。2021年,增施有机肥面积85万亩,新增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0.42万亩。

在控肥的基础上,打好“净土”保卫战同样离不开控药这一重要环节。为了保护土壤环境,临河区上线农药追溯监管系统,实行农药销售台账管理,严格管理禁限用农药,推进生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目前270家农药生产经营企业已纳入农药管理全程可追溯体系。“农民购买限用农药实行实名制,农药使用完后,农药瓶由政府统一回收,然后统一处置。”一家限用农药经营商告诉笔者,在施肥过程中所采用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也为控肥上了双保险。目前,临河区建立“控药减害”示范区8个,持续开展废旧地膜回收行动。

擦亮底色,逐绿而行。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今后,临河区将继续坚持系统治、全面治、彻底治,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平,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临河力量。(刘欢)

(责编:刘泽、张雪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