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盟市>>兴 安 盟

能人返乡 市民下乡 干部到乡 企业兴乡

科右前旗:“四乡工程”让希望的田野充满活力

2022年04月09日08:43 |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小字号

乡村,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而乡村振兴,便是新一轮经济起飞的“风口”所在。而乡村振兴如何发力?放弃北京红火生意,返乡创业的科右前旗德伯斯镇乌力根嘎查郭丽丽给出自己的答案:抱团发展,让生产要素突破行政边界充分整合流动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产业融合。

眼下,正是备耕时节,郭丽丽正准备与农户签订新一年的收购订单,从脱贫不稳定户“销号”的德伯斯镇查干嘎查村民刘连合拿着手里的订单,不住地夸联村联镇产业发展模式的好处:“单兵作战”不免要遇到产业规模小、资金少、平台少等瓶颈,与合作社抱团发展让村民手里的农畜产品值钱了。

2009年,刚刚大学毕业的郭丽丽与朋友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博亚通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3年时间攥了200多万元。随着农村改革逐步深化,家庭农场及农村电商、乡村民宿等新业态出现,为返乡创业打开无限空间,觅得先机的郭丽丽于2012年选择回乡创业。

返乡创业,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新的“出发”,郭丽丽先后注册成立科右前旗昌隆玉朱种畜专业合作社、科右前旗蒙懿电子商务服务站、科右前旗德伯斯基层供销社,除发展种养殖业外,还发展肉禽蛋类,瓜果蔬菜,手工艺品等订单式庭院经济,带动周边村屯300多户农民户均增加收入1500多元。郭丽丽自豪地告诉笔者,“下一步,我要实现整村推进订单生产,带领更多乡亲一起致富!”

“自从‘能人’回乡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比起村民‘零打碎敲’强,出产的东西卖上了好价钱,销路根本不用愁。”前旗德伯斯镇党委副书记王洪喜很高兴,他说,乡村里就缺少这样的能人,有能人带动村民致富就有了方向,更有了动力。

“私人订制”农畜产品带动村民致富的返乡大学生郭洪平、回到草原制作有机韭菜花的白春亮、打响“畜牧业+旅游”的那木吉拉......一大批返乡创业的“领头雁”在农村牧区舞台施展才华,他们把致富的门路引进来,把家乡的农特产品打出去。

能人返乡引领推动前旗农特产品“出山”,而吸引市民到前旗投资兴业,却以另一种方式激发了农村牧区发展活力。一直生活在大连市的市民刘红博,2013年选择到科右前旗创业,成立了前旗凤羽桐种植专业合作社。10年间,从投资创办前旗首家采摘园到如今培育药材种苗,建设82座大棚,一个恒温保鲜库,提供就业岗位近500个,带动周边农户20户,每年为农户提供优质道地中药材种苗100万株。

市民下乡带给农民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收益,同时也带动了观念的转变和文明素质的提升。柳树川村一个440户的小乡村,招商引资,引进玻璃钢厂、石材厂、彩砖厂等多家企业,村民“4条腿”走路,当木匠、养牛、种地、打工,收入年年增加。村集体经济发展更加稳定,收入在10万元以上。

与柳树川村民喜悦相呼应的是,前旗俄体镇岭西村民们从心底流出的幸福。2010年,科右前旗恒佳果业有限公司,招商引资入驻俄体镇岭西后,致力于小林果加工产业。从初建时加工林果仅 500 吨到目前年可加工果品 3000 吨,林果面积也从最初的 5000亩增加到目前的 22000亩。从变化数据上看,企业入驻带动了乡村振兴,全镇林果收入占比达17%,“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格局,年产鲜果3000多万斤,林果种植户达900户,果农人均增收2000多元,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

企业发展带动的不仅是俄体镇,在科右前旗,旗乡村三级干部付出了30年的努力,一捧接着一捧地干,一步紧跟一步地拼,破解“小沙果 大产业”发展难题,全旗林果栽植面积突破25万亩,年收入1.72亿左右,助力老百姓实现致富梦,助推乡村振兴迈向实景。

人才集聚的背后,是前旗委政府围绕“能人返乡、市民下乡、干部到乡、企业兴乡”的“四乡工程”落实实施的具体举措。未来五年,前旗委政府还将重点支持和发展规模种养业、特色农牧业、设施农业、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等农牧业;烘干、屠宰、贮藏、保鲜、净化、分级、包装等农畜产品加工业;农资配送、耕地质量提升、农畜产品流通、农牧业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旅游、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意、农村牧区绿化美化、物业管理等生活性服务业等,不断形成“能人返乡促创业、市民下乡促消费、干部到乡促提升、企业兴乡促发展”的格局,走城乡优势互补、人才交流密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时秀霞)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