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盟市>>赤峰

建画里乡村 留梦里乡愁

2022年03月22日13:45 |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小字号

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漫步在巴彦花小镇,错落有致的新民居,干净整洁的街道,设施齐全的党群服务中心,风光旖旎的巴彦花水库,含苞欲放的杜鹃花,一幅幅田园风光徐徐展开……近年来,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花镇紧紧围绕“大美巴彦花”的战略定位,将特色资源纳入新型城镇化发展体系,走一条人与环境、社会和谐共融的新路子,全力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

看得见山。全镇有林地面积3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3%以上,以山杏、柞树为主的天然次生林24.8万亩,对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起到巨大的作用。随着封山禁牧和沙源治理工程的实施,全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植被茂盛,有上千种野生植物和马鹿、狍子、野猪、野鸡等近百种珍稀野生动物。2002年位于镇西北的西沙布尔台自然保护区评选为市级自然保护区,2014年晋升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21年以来,巴彦花镇共完成果树经济林补植780亩,完成沙源建设项目60亩,植被恢复项目5200亩,全镇果树经济林达到9000亩。在代白乌苏、五一、王爷伙房、哈日哈达等村集中种植“百日草”120亩,动员全镇3000余户在房前屋后种植花草,配合相关部门核查和整治2010年以来的各类违规违法破坏草原林地行为,定期开展环境拉练检查,全力打造210省道绿化美化“新亮点”,绘就草色青青,远山如黛,醉美山川的风景油画。

望得到水。巴彦花镇位于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中北部,连绵不绝的罕山山脉下,欧木伦河水逶迤而来,又蜿蜒而下,串起王爷伙房、胜利、五一、巴彦敖包、沙日哈达等村庄,有全旗面积最大的人工水库——巴彦花水库,6000亩水面微波荡漾,恰似一泓碧水,得益于水的滋润,水库下游12万亩优质水浇良田阡陌纵横。随着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和欧木伦河道清理项目的开展,2021年在西沙布尔台村、宝山村、莫如格其格村等地,出现了汩汩的泉眼,代白乌苏杜鹃湖迎来了几年一遇的充盈,清风徐徐,溪水潺潺,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卷尽收眼前。

记得住乡愁。家在绿水青山间,人行诗情画意中。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林果资源、文旅资源,巴彦花镇着力打造五一水库观垂钓——西沙布台看红叶——代白乌苏赏杜鹃的“山水生态线”;道伦百姓村摘草莓——巴彦敖包村尝樱桃——代白乌苏采林果的“采摘观光线”;乌兰苏木大唐营州都督许公德政之墓——宝山墓壁画——莫如格其格古窑址的“历史文化线”;五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示馆——于家粉房契约化展示馆——姚家段烈士纪念碑的“红色主题线”,在诗和远方,一条条“线”连接了一张张看不见的“网”,串起了数不尽的乡愁。立足半农半牧的地区特色,巴彦花村的安代舞,东沙布尔台村的四胡,莫如格其格的刺绣,白嘎力村的绘画,乌兰苏木村的书法,作为文体活动上的重头戏码,鲜明民族风情的民俗文化更是浓郁了乡音乡情,深厚了故土情怀,留下了乡愁乡韵,凝聚了民族团结。

看得见的青山绿水,记得住的巴彦花乡愁。巴彦花镇立足资源禀赋,全力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因地制宜精准规划,借助自治区、赤峰市对田园综合体项目的优惠政策,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产业招商文旅“三位一体”,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接下来,巴彦花镇将继续以景入画,以文促旅、以产兴镇,奋力描绘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丽长卷。(孙旭晨)

(责编:刘泽、张雪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