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要闻

立足基础资源禀赋 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12月03日08:32 |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小字号

大型全株玉米青贮收割机正在作业。 郭洪申 摄

牛肉加工。 张启民 摄

采收草籽。 胡建华 摄

万头肉牛养殖基地。 郭洪申 摄

家庭养牛。胡建华 摄

沙区养牛。 郭洪申 摄

合作社养牛。 张启民 摄

牧区养牛。张启民 摄

通辽市位于世界上公认的黄金畜牧带,拥有2000多万亩森林、3000多万亩草原和近2000万亩耕地,四季的温湿度、土壤成份、水源及降雨条件等都为牧草和牲畜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也为该市肉牛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厚植了优势。

全力推进肉牛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通过多年的发展,通辽市肉牛产业在产业地位、饲养规模、牛群质量、产品加工销售、服务体系、养殖效益等方面均处于自治区领先水平。在政策带动和市场拉动下,全市肉牛产业养殖规模和产品产能稳步增长,肉牛产业已形成了集种业、繁育、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产业链条逐步完善。2017年,通辽市被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分会授予“中国草原肉牛之都”称号;2018年,被农业部认定为“科尔沁牛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到“十三五”末,全市牧业年度牛存栏达到295万头,其中能繁母牛183.8万头,年出栏肉牛100.21万头,肉牛屠宰加工能力80万头,牛肉产量保持在20万吨左右,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42%,主要指标均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前列。

据了解,早在1953—1956年期间,通辽市就先后引进了荷兰牛和三河牛,采用常温下人工授精技术改良本地牛;1968年,又引进国际上认可的西门塔尔牛、南德温牛等作为主导品种进行本地牛改良。经过20多年的杂交选育,1990年,科尔沁牛新品种通过自治区政府验收命名。

近20年来,通辽市黄牛改良步伐进一步加快,以科尔沁牛新品种为基础,引进法系、加系西门塔尔种公牛生产冷冻精液,采用开放核心群育种技术路线,以纯种扩繁和扩大改良群相结合的办法,加速核心群选育进度,到2002年育成品质优良的适合科尔沁自然气候特点的中国西门塔尔牛,并通过验收命名。目前,通辽市黄牛存栏96%属中国西门塔尔牛。2017年,农业部制定了《关于加快东北粮食主产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通辽市列入东北三省肉牛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区。以此为契机,通辽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肉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做到了层层有人抓、有人管。

近年来,通辽市结合优势,打造千亿级绿色农畜产品产业集群,肉牛产业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养殖环节涉及千家万户,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项目和有力抓手。目前,全市饲养基础母牛超万头苏木乡镇51个,超千头嘎查村470个,超百头养殖场474个。育肥牛企业与育肥牛专业户13550家,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741个,有7个大型肉牛交易市场,年交易活牛200万头,交易额200多亿元。全市有1260个嘎查村以养牛为主导产业,农牧民人均拥有超过1.2头牛,70%的农牧户依靠肉牛产业增收致富,农牧民人均肉牛养殖纯收入达到2600元以上,32万户106万农牧民从肉牛产业中获益。

肉牛产业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草产品加工企业异军突起,饲草料加工机械设备达6万台,其中青贮收割机1.49万台(自走式青贮收割机944台),全市年打储青干草10亿公斤,青贮玉米种植面积456万亩,苜蓿、燕麦种植面积42万亩,人工草地保有面积102万亩;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70%;粗饲料储备总量220亿公斤。

着力打造国家高质量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未来五年,通辽市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坚持科技强农、金融助农、质量兴农、品牌富农,着力打造国家高质量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畜牧业方面将突出抓好肉牛产业。

加快肉牛产业信息追溯平台建设,建成全程记录养殖生产、屠宰加工、商贸流通各个环节的肉牛大数据中心,为建设国家高质量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提升科尔沁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奠定基础。

整合科尔沁肉牛种业、高林屯种畜场等种业资源,建立联合育种机制,强化现代育种技术运用,建成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国家级肉牛种源基地。2021年培育优秀肉用和乳肉兼用西门塔尔后备种牛180头,其中特一级种公牛45头;到2025年要培育优秀肉用和乳肉兼用西门塔尔后备种牛1000头,其中特一级种公牛300头,优秀种公牛数量在全国育种值评估中稳定保持在前两位。

进一步强化肉牛良种推广体系建设,实现牛冷配全覆盖。在保证全市优质冻精供给基础上,有序销往全国各地,推动良种变成产品、繁育成为产业。2021年生产优质冻精290万支,牛冷配105万头,良种和改良种比例达到96%,繁殖成活率达到70%;到2025年生产优质冻精要达到350万支,良种和改良种比例要达到97%,繁殖成活率要达到75%。

全面落实金融支持肉牛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保护和发展良种基础母牛,增强肉牛育肥能力,提升规模化养殖水平,肉牛存栏量保持全国地级市首位。2021年牛存栏达到310万头、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43%;到2025年全市牛存栏要达到400万头、规模化养殖比重要达到60%。

加快实施“牛出院、树进院”工程,推动肉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2021年已完成300个人畜分离嘎查村建设;新建万头牛场5个,建设千头牛场10个、达到40个,建设基础母牛繁育示范场20个、达到50个;到2025年要全面完成725个人畜分离嘎查村建设;万头牛场要达到20个、千头牛场要达到50个、基础母牛繁育示范场要达到110个。

围绕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开鲁县进行区域布局,重点推动本地屠宰加工企业平稳运行,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扩大产品精深加工比例,加快发展以牛肉干为主的方便食品、功能性食品和旅游食品,支持发展骨、血、脏器等综合利用。2021年本地肉牛屠宰数量超过10万头,深加工产品达到3万吨,产值达到40亿元;到2025年本地肉牛屠宰加工量力争达到100万头。

坚持引草入田、为养而种,重点推动库伦旗、科左后旗等半农半牧区以及开鲁县、科尔沁区等农区扩大全株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同时,加强苜蓿、燕麦等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到2025年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将达到100万亩,饲草料保障供给能力将达到2500万吨。

积极打造“科尔沁饲料”品牌,规划建设1—2个饲料产业园区,2021年饲料生产加工企业达到51家,年产量达到132.6万吨,产值达到42亿元;到2025年饲料生产企业要达到60家,产量要达到280万吨,实现产值65亿元。(郭洪申 管炜)

(责编:刘泽、张雪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