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教育

内蒙古医科大学:用好实践大课堂,助力医学生成长

2021年10月19日15:40 |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小字号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内蒙古医科大学引领青年学生走向基层、走进乡村,让青年学生们认识社会,在实践中把握自己。师生们的行程横跨内蒙古自治区7个盟市,去了37个旗县区,最远的队伍甚至到了云南玉溪,真正呈现了一堂生动的“行走大课堂”。

学校高度重视,覆盖范围广泛。在科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围绕“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健康中国”等主题,内蒙古医科大学组建了7支国家级专项团队、11支自治区级重点团队、35支校级团队,近2300名学生和120名教师在两个月的时间内,以“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走向基层、服务基层,贡献了青春力量。实践中,师生们先后开展了“党史宣讲”“国情观察”“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德医燎原”等专题实践活动180余次。并与呼伦贝尔市蒙医医院、准格尔旗中心医院、阿鲁科尔沁旗蒙医医院、扎噶斯台镇卫生院等17个单位签订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为当地送去先进医疗知识的同时也为学生们提供了社会实践平台。

赓续红色血脉,担当历史使命。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必修课”,蕴含着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中医学院“草原红色小分队”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助力圣地发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前往南泥湾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大生产运动展馆等红色旧址,小分队成员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延安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革命战争的最终胜利。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延安精神为指引,激励自己为“建设亮丽内蒙古 共圆伟大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践行医者仁心,助力健康中国。实践中,内蒙古医科大学紧密结合学校专业、学科、专长特点和社会需求,秉承学校“博学 尚行 精诚 至善”的校训精神,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的人才和学科优势,精心筹备组织,将“一堂最大的国情社情思政课”和“一堂最大的医学专业实践课”紧密结合。如第一临床医学院、蒙医药学院、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等12个学院,调动自身资源,发挥特长,通过抽调精兵强将,集合专家教授、学科骨干教师80余名,开展大型义诊活动7次,赠送药品金额60余万元,为生活困难家庭捐赠物资近5万元。真正用心用情投身乡村卫生健康事业,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贯彻到基层、落到实处。此外,各学院通过组织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动员学生积极向当地党团组织报到,深入社区、乡村、医院、卫生院等,就近参加实践活动。如公共卫生学院学生组建“医防融合”团队,深入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所属镇卫生院与社区,对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开展“微医疗”惠民服务、防病教育、医学宣讲、医疗义诊与疾病筛查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为当地传播了健康知识、宣传了健康生活方式、带去了医养结合与医防融合的理念。

加强多方联动,增加实践广度。在今年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中,学校团委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了“德医燎原”理论宣讲实践团,走进赤峰宁城县忙农镇成峰肉牛养殖合作社调研学习,与养殖户面对面交流。与外国语学院共同组建“七彩假期”服务队,参加全国“圆梦工程”助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活动。与口腔医学院共同组建“白衣丹心 筑梦玉溪”实践队走进云南省玉溪澄江市,研究该市坚持党建引领抚仙湖流域保护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效,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要注重保留乡村风貌,才能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理念,为澄江市打造国际健康养生城市献智献策。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结束后,内蒙古医科大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成果展示与交流分享活动,在全校开展暑期“三下乡”优秀社会实践团队评比、 “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评比,并将社会实践优秀成果汇编成册,积极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有效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刻苦学习、服务社会、奋发成才。

暑期期间,内医大学子走出校园、走向乡村、走近基层,用脚踏实地的调研实践和志愿服务,触摸祖国的脉搏,感知今日之中国,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发挥了自身学科特色和专业特长,践行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以实际行动助力健康中国,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苏雅拉图 陈晗)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