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生态环境

小草增高10厘米 保护利用赚“双赢”

2021年08月19日10:06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别看这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们也是有理想的——3年内‘增高’10—25厘米,这个目标现在已经达到了。”伴着习习秋风,手拿一束牧草比量着长度,锡林郭勒盟东乌旗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杜森云信心十足地说。

  杜森云手里的牧草,来自额吉淖尔镇布勒呼木德勒嘎查,这里的草地属于自治区退化草原生态修复项目的范畴。

  “前些年,秋季打草的时候就觉得产草量在减少,那时候也不明白具体是什么原因,后来我们才知道,因为过度放牧等很多原因导致草场的质量下降了。” 布勒呼木德勒嘎查34岁的牧民胡日查毕力格说,再后来,我们的草场眼看一年不如一年,一直在退化。

  如胡日查毕力格所言,东乌旗草原植被情况一度不容乐观。据国家环保局统计(1999)资料显示,锡林郭勒草原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场的74%。“那时候,草原斑块化、碎片化都很严重。” 杜森云说,草原“生了大病”。

  如何让人们赖以生存的草原“健康”起来呢?2019年,东乌旗争取到自治区退化草原生态修复项目。项目区位于额吉淖尔镇哈日高毕嘎查及其周边区域,属于最具代表性的典型草原退化区域。“项目建设规模为13万亩,建设时间为3年。” 杜森云说,“针对项目区草原退化特点,坚持自然修复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在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在东乌旗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图上,棕色区域为0.25万亩严重沙化草地治理区域,采取“围栏+补播+沙障+管护”方式治理;红色区域为1.8万亩严重沙化草地治理区域,采取“围栏+补播+管护”方式治理;深绿色区域为3万亩退化放牧地生态修复区域,采取“围栏+补播+管护”方式治理;浅绿色区域为9.5万亩退化放牧地修复区域,采取“围栏+管护”方式治理。

  “我们和蒙草公司合作,围栏禁牧、无人机飞播施肥及农家肥撒施等措施的实行,加快了草原生态自我调节恢复。” 杜森云说。

  东乌旗退化草原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就是要使项目区植被退化势头得以遏制,有效改善退化草原生态系统,将草群盖度提高15%—30%,草群高度提高10—25cm,牧草频度提升10—20%,干草产量提高10公斤/亩以上。

  3年来,要说治理效果如何,嘎查的牧民最有发言权。“我家3口人,400只羊,6990亩草场。在这个项目里,禁牧了3800亩草场,我又以每亩8元的价格租了3000亩草场。现在能明显地看出来,草场施肥以后,草的质量好起来了,种类也多了。” 胡日查毕力格说,“草场好了,生态环境好了,对牧民来说是最大的福音。”

  项目在实施中还进行监测评估和借助各方相关科技资源、总结提炼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治理技术,形成具有指导性的技术方法和标准,逐步推广成为区域性治理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技术模式。

  如今,网围建设已全部完成,施肥工程2.7万亩全部完成。“旗草原站每年都对牧草进行检测,牧草增高至少10厘米的小目标已经如期完成。” 杜森云说,下一步将通过技术推广,重点治理典型草原退化治理,逐步恢复草原生态。并通过国家级项目管理标准,严格项目后期管护,巩固提升保护治理效果,形成草原保护和利用“双赢”的良好局面。(记者 张慧玲)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