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草原乳香飘

八月的科尔沁草原,水草丰美,牛、羊、马悠闲自在。小雨过后,清新的空气伴随着阵阵花香、草香,草原就像刚刚梳洗完的姑娘,漂亮、灵动、迷人。草原上的人们,正在用勤劳和智慧,描绘着幸福的画卷。
“你看,上面漂着一层黄色的油,说明熬到火候了,这样的奶豆腐才好吃。”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乌兰哈达苏木白音格尔嘎查的银花,正在自己家里用传统方法做蒙古族传统美食,奶豆腐。
奶豆腐,蒙古语叫“胡乳达”,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见的奶食品。用牛奶、羊奶、马奶等凝固、发酵而成,看起来像豆腐,所以叫“奶豆腐”。奶豆腐可谓牛奶的精华,十几或二十斤鲜牛奶才能浓缩成一斤奶豆腐,蛋白质含量高达 70%以上,营养极其丰富。
蒙古族姑娘银花从小在草原长大,奶豆腐对她和草原上的农牧民来说,是家家必备的美食。
“自己家有牧场,牛奶都是纯天然的。小时候就吃奶奶和姑姑做的奶豆腐,奶味足、口感好,吃起来特别香。”
有人说,美食里藏着乡愁。对于银花而言,正是对这片草原的眷恋,和美食的不舍,才让离开家乡十多年的她,回归故里。
“在北京和天津卖牛肉干、奶制品等内蒙古特产,销量很好,人们都觉得内蒙古的产品货真价实。我就想,如果用咱们草原牧民传统的方法,做出来我小时候吃的奶豆腐、奶皮子、乌日莫那种味道,该多好呀!”银花说,她当时把这样的想法说给远在草原上的亲人,立即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我说你赶紧回来吧,这可是个好主意。虽然平时也能买到奶豆腐之类的,但是不如小时候的好吃。非常怀念当年家里做的那种口味,我们就指望你了。”银花的姐姐感慨到。
回到家乡的银花,开始了她的创业梦。在近3000亩草场上,养了94头奶牛。每天挤牛奶、做奶制品、销售,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早上4点就去牧场挤牛奶,下午6点再挤一次。现在一天有160斤牛奶,全做成奶豆腐。”
银花家的牛奶质量好,从草场到牛奶,从食材到制作过程,本着“纯天然、无添加”的理念,就连挤牛奶也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做出来的奶豆腐乳香浓郁、口感细腻,得到当地牧民的称赞。每一块奶豆腐上都印着她的家乡“白音格尔”的字样,意为“富裕的地方”,她希望能带动家乡更多的人一起富起来。
“根本不够卖,像北京、呼市这些外地的订单都要提前两周预订,有时候连本地的都供应不过来。”
每天被“供不应求”的现状困扰,银花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把嘎查里牧民家的牛奶买过来,牧民有了一份额外的收入。奶源充足了,能做出来更多的产品。另外,谁想学做奶制品的手艺,我免费教。让大家伙学会这门传统的蒙古族手艺,把我们的美食分享出去,多好呀!”
这些天,天见多识广的银花还利用当下时髦的“抖音”进行直播,让大家通过视频了解科尔沁草原的美景和美食。她还给自己起了一个好听的抖音名,叫“阿茹娜”。
“我特别喜欢这个名字,就是‘纯’的意思。”
阿茹娜希望在这片纯天然牧场,用纯牛奶,做出纯纯的奶制品,让科尔沁草原更美!(王海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