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格斯太镇张义城窑村:奏响乡村“奋进曲”

家家户户门庭整洁,房前屋后花草紧簇,村民们悠闲地打理着自家的菜园、瓜田,天蓝、树茂、水清、路畅……
近日,记者走进达拉特旗吉格斯太镇张义城窑村,目之所及皆是美景,心之所感皆是幸福,一幅美丽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村民们溢满着幸福的笑脸胜过千言万语。
“张义城窑村作为全市乡村振兴五星级示范村,我们将与村'两委'齐心协力,依托现有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进一步做好规划,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让更多村民受益。”鄂尔多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派驻张义城窑村第一书记梁育栋说。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雨后的张义城窑村,漂浮着一层朦胧的薄雾,经过雨水冲刷后的公路也变得异常干净。沿着公路,放眼望去,一条条宽阔整洁的村道路通村入社,公路两旁是一座座错落有致、安谧恬静的农家小院,院里不时传来一阵狗吠声和鸡鸣声,仿佛述说着村里近年来的变化。不远的公路上,几位村民有说有笑,他们拿着锄头准备下地干活。看到记者的到来,村民们停下了脚步,与记者拉起了家常。
“这些年,我们村的变化非常大,特别是在交通这方面,你看这些公路都是我们村这些年修好的,既宽阔又干净,大家现在出行非常方便。”村民张永明告诉记者,以前村里的交通不方便,为数不多的几条公路还是泥土路,路面狭窄、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更是泥泞不堪,通行特别困难,大家想要出村全靠走路,销售点农产品也是很难卖出去,费时又费力。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几年前,村里的路大多数都没硬化,通行非常不方便。”张义城窑村支部书记蔺茂林说。交通因素制约了村里经济的发展,后来随着路面相继硬化,交通变得顺畅,村里先后引进多家农业公司带动了村里的产业发展。
聚焦发展富民产业
近年来,张义城窑村通过协调争取资金39万元,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选择有实力、经营效益好、群众信得过的本地养殖企业常辛牧场实施代养分红。村集体通过购买优质适龄荷斯坦奶牛30头,以入股形式交由企业饲养,每年可获得分红收入5.2万元。针对下一步发展,张义城窑村将探索成立牛羊养殖销售合作组织,构建“企业+党支部+合作组织+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并协调相关企业及部门,从技术和政策扶持上给予帮助,真正让村民通过养殖业走上致富路。
通过协调争取上级财政奖补资金,协助村集体回购855亩原村集体土地,将其中的538亩,以320元/亩的价格流转给金秦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每年流转费用17.2万元。将村集体土地共计230亩整体承包给内蒙古正时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用于种植紫花苜蓿,每亩承包费用380元,村集体年收益8.7万元。2019年投资150万元反包原村集体引洪淤地400亩,以每亩290元流转给金秦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用于种植白萝卜、鲜食玉米、青贮玉米,年收益11.5万元。接下来,村集体入股的农贸市场即将开始分红,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50万元。
为了解决村集体经济单一问题,驻村第一书记梁育栋积极协调国家能源集团神华神东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为张义城窑村争取200KW光伏电站项目落实项目资金80万元,项目建成后,每年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9万余元,收益期25年。为脱贫户设立保洁员公益岗位12个,为困难群众设立保洁员岗位7个。
“我一直在内蒙古正时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农业基地干活,一天能有200元的收入,以前从没有想过在家门口也能挣钱。”张义城窑村村民王冬说。看着村里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他和其他村民一样,觉得生活有了奔头。
“村集体经济的收入40%用于滚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用于帮扶贫困户、20%用于实施公益事业、20%用于保障村级运转。”蔺茂林说。
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靓丽的瓦房,宽大洁净的院子,独立干净的卫生间,崭新洁净的厨房和圈舍,另外,在院子旁还修建了喷水池、亭台,栽种着许多绿色植物……在蔺茂林的带领下,记者又来到了“最美庭院”牛清莲的家中,干净的院子,看上去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看到记者的到来,牛清莲热情地招呼记者参观了他的家。
“以前我们家没有这么整洁,厕所和圈舍都在一起,入厕、洗澡都十分不便。房子旁边也是一块空地,垃圾遍地。后来村里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我们就修建了独立的卫生间,卫生间里不仅贴上了崭新的瓷砖,还安装上了洗漱台,我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牛清莲说。
近年来,该村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升村容村貌。牛清莲和张永明家居住环境的改变只是张义城窑村实施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
“今后,我们驻村工作队将与村“两委”齐心协力,立足现有基础,多元发展村集体经济,用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梁育栋说。(刘俊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