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盟市>>通辽

并肩奋斗 携手发展

——通辽赤峰协同发展座谈会侧记

2021年07月23日10:02 | 来源:通辽日报
小字号

  通辽与赤峰山水相连,两地人民情感相通。西辽河水孕育滋养了“红山文化”和“科尔沁文化”,两地群众同饮辽河水、共享大草原,社会交往密切,经济交流频繁。

  自治区“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重点建设赤峰、通辽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双子星”城市圈。为了落实自治区决策部署,推动两地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有成效合作,同频共振、协同发展,7月22日,通辽赤峰协同发展座谈会召开。会上,两市签署了《赤峰市通辽市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将在4大领域、29个方面进行合作。两地扬长补短、培优增效,力争共同把“双子星”擦亮,把区域协调发展这篇文章做好,打造引领蒙东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会上,与会人员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两地合作发展进行了交流,应邀参会的自治区厅局多位领导从不同角度对通赤两地协同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通过座谈,坚定了两地并肩奋斗、携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也让与会人员感受到了共同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机遇前景。

  赤峰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旺盛表示,通辽、赤峰两市同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同为连接京津冀重要枢纽城市、同处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全面加强区域战略合作存在诸多现实机遇和广阔空间。下一步,建议推进生态共建环境共治,共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推动基础设施互联共建,建立公共服务共享机制。双方应建立日常协调机制,指定专门部门作为日常联络机构,定期开展沟通对接,推动两地市委、市政府达成的共识和合作事项尽快落地。

  以“绿色赤峰”“生态通辽”建设为抓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是两市在生态环保方面互动共治的主要内容。通辽市委副书记、市长郭玉峰表示,将以“绿色赤峰”“生态通辽”建设为抓手,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两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按照自治区对东部盟市差异化协调发展的定位要求,加快构建绿色特色产业体系,形成绿色化、开放性经济发展特色优势;从拓展外联通道、畅通内联通道两个方向发力,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把两地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开发优势、竞争优势;在公共服务领域加强合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化、多样化的公共服务。

  此次合作,两市将在基础设施方面互联共建,在高铁共建、公路互联、航空运营等方面开展合作,打通“断头路”、畅通“瓶颈路”、优化“交通网”,协同建设一体化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张永军认为,两市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合作,既是落实自治区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要求,也是打造自治区东部地区新增长极的战略选择,自治区发改委将竭尽全力助力两地合作发展,配合两地积极向国家发改委汇报,争取自治区东部地区通辽赤峰农田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区尽早获批,争取“三北高铁新通道”赤峰至通辽至长春高铁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共同强化旅游领域合作是两市在产业升级方面互促共进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辽文旅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航说,两城合作,文旅先行。近期,通辽市文旅广电局将重点推进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优两地艺术交流活动,常态化推进艺术交流工作。二是共同强化旅游战略合作,突出两地资源特色,大力发展生态游、民俗游、沙漠游、史前文化研学游等精品旅游,建立赤通旅游联盟。三是做好两地文物互展,加强文物工作互动,增强文化吸引力,扩大影响力,共同加强对西辽河文明探源的学术研究合作,不断增进两地文化资源共享,提升两地文化知名度。

  针对两市如何协同推进蒙东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共同推进西辽河流域“量水而行”以水定需等问题,赤峰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颖达认为,赤峰和通辽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商源相连。今后,赤峰市自然资源局将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展更深入的合作。特别是两市在西辽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中,在坚持“量水而行”以水定需的前提下,统一规划、统一布局,以“绿色赤峰”“生态通辽”建设为抓手,在林草生态建设工程、科尔沁沙地治理和西辽河综合治理等领域开展长期深入的合作,共同打造蒙东地区生态保护修复的先行区、样板区、示范区。

  盛夏时节的通辽大地,万物丰茂、生机勃发。通过此次座谈会,通辽和赤峰两地将同心同向、同心同行,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推动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结出硕果。(记者 管炜 王诺敏)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