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人民日报看内蒙古

故乡的六月兰

杨桂林
2021年06月26日09:1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6月的鄂尔多斯乌审旗巴音高勒嘎查草原上,一眼望不到边的马兰花绽放着蓝、白、黄、雪青的花瓣,在淡雅清香中,温润地、静静地守护着这片美丽的草原。

当你翻过一座座绿得滴水的沙丘远远望去,绿色的大漠深处,由50万亩马兰花汇集成的海洋在黄绿间静静地流淌。走近了,绿茵茵的叶片上的花蕊,将一缕缕蓝幽幽的清香,悄悄地献给这片流淌着红色血液、鼓舞人们与风沙斗了一辈又一辈的浩浩大漠。

故乡的马兰花留给了我儿时最美好的记忆,在“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稚声稚气的童谣声中,它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悄悄地生长。

其实,故乡的“六月兰”就是马兰花的一个品种,它喜欢生长在沙碛间、沙丘的背阴处,不畏风沙掩埋,只要能露出一片窄又长的叶片,就能顽强地从沙海中钻出,捧出一朵朵婀娜多姿的兰花,一直绽放到6月。据说这“六月兰”还与当地人口口相传的一个故事有关。1928年6月,也是马兰花盛开的季节,七八个接受过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青年在纳林河畔一间茅棚里组建了鄂尔多斯乌审旗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小组,并立下誓言:“为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而奋斗!”从此,由共产党领导的反封建、反压迫、求解放的各族人民革命斗争如同毛乌素沙漠深处开不败的“六月兰”一样,一茬接着一茬地开,生生不息地践行着奋斗梦想。

如今,90多年过去了。当年组建过乌审旗第一个党小组的那间茅棚早已寻不到踪影。但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浸润过的土地上,一簇簇风姿素雅的“六月兰”,传递着乌审旗奋斗前行的梦想。

看到眼前深藏于绿色毛乌素沙漠腹地清风瘦骨的“六月兰”,还有蓝绿相间覆盖着的大漠,突然想起了这里的几位治沙英雄。在全国治沙劳模谷起祥的家乡乌审旗无定河镇水清湾,听过他的治沙故事。一次,谷起祥在给父亲上坟时偶然发现:洼地里,一枝柳树竟然绽出绿芽。于是,他将这枝柳树栽在父亲的坟前。清明过后,柳树奇迹般地活了。从此,植树治沙成了他一生的追求。在他之后,他的儿子接过他的铁锹把沙漠变成林场;在昔日漫漫的黄沙梁上,绿树荡荡,百鸟鸣唱,柠条花、沙棘花、马兰花竞相绽放。

在无定河镇尔林川村遇见了“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盛万忠。当时的尔林川饱受风沙欺凌,就是眼前这位个子不高、黑瘦黑瘦的农民汉子,抱着“宁让栽树累死,也不能让风沙世世代代欺负死”的决心,1984年承包了1.5万亩荒沙,带着全家人携着炒玉米粒和凉水做成的干粮,一头扎进沙海里,一天干14个小时,一干就是30多年。运送树苗与浇树水有几里的路程,最初他人背,驴驮,一捆一捆往里挪,后来干脆用肩扛。谁知栽下的树苗第二天早上全部被大风拔走。倔强的盛万忠不气馁,就这样反反复复再种。终于,一场春雨过后,大风平息了,树苗悄悄地绽出了绿芽,盛万忠一行眼泪扑簌簌地流了下来。如今盛万忠在昔日沙海中种了50多万株杨树、沙柳、杨柴、花棒和柠条。盛万忠不仅征服了不知欺负了多少代人的风沙,还带领尔林川的农民走出了贫困。

对于“治沙女杰”殷玉珍的故事早有耳闻。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前夕,在被绿色海洋拥簇的她家农庄的一栋白色小楼,我与她相约。殷玉珍从林地赶了回来,她在回忆往事时,双眸闪烁着火辣辣的光亮。1985年刚19岁的她嫁到井背塘,婚房是沙海里孤零零的一间地窖,夜半时一阵刺鼻的沙尘味把她呛醒了。沙尘暴翻滚着向地窖扑来。第二天早上沙土封住了地窖门口。当时她下决心治沙,从用家里仅有的一只瘸羊换回600棵树苗治沙植树开始,硬是将黄沙看不到边的井背塘改造成植树60万余株、筑防风沙障2万多亩、覆盖率近6万余亩的沙漠绿洲。殷玉珍孜孜不倦的治沙精神,不仅感动中国人也感动了无数外国人。一位慕名而来的外国友人紧紧握着她的手说:“您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中国农民!”

殷玉珍治沙30年,如同默默生长在贫瘠荒漠的“六月兰”一样,高扬着中国农民的自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6月26日 第 08 版)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