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幸福的兴安答卷

2021年03月05日11:35  来源:内蒙古日报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

作为内蒙古唯一获此殊荣的脱贫攻坚功臣,兴安盟科右中旗人大常委会主任、蒙古族刺绣产业专项推进组组长白晶莹登上领奖台,从总书记手中接过奖章和证书。

这一刻,亿万人瞩目。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

老少边穷、被整体纳入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兴安盟,打响撼人心魄的脱贫攻坚战,以非常之力啃下硬骨头:6个贫困旗县市、602个贫困嘎查村全部摘帽出列,4.85万户、10.5万人全部脱贫。

煦暖的阳光照耀,兴安盟开始落笔新的一页。

使命——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

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第一站就来到兴安盟。总书记来到阿尔山市伊尔施镇困难林业职工郭永财家中,察地窖,摸火墙,看年货,坐炕头,详细了解一家人的生活。

他强调,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6个旗县市,5个国贫、一个区贫。2015年底,兴安盟贫困发生率9.5%,高于全区3个百分点,是国家和自治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不负嘱托、不辱使命,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确保到2020年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盟委、行署立下愚公移山志。

出台打好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深度贫困嘎查村脱贫攻坚行动意见、改变生活从庭院做起三年行动方案、京蒙扶贫协作三年行动框架协议实施方案……

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分别包联1个深度贫困旗县,盟级领导和旗县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每人包联1个苏木乡镇,盟旗两级部门分别帮联1个嘎查村,各级干部帮扶贫困户。向旗县市派驻专项推进组,专人专班推进工作落实。

顶层设计、制度保障,“五级书记抓扶贫”“四级包联”……绘出作战图、签下军令状,层层“链条”全面转动,不拔穷根绝不罢休。

脱贫攻坚资金优先安排、不能少投,财政涉农涉牧资金因需而整、应整尽整,确保把钱用在刀刃上。2015年至今,全盟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04亿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7亿元。

“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铭记心间、扛在肩头的责任,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把这件头等大事始终抓好!”自治区党委常委、兴安盟盟委书记张恩惠说。

攻坚——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

一度,科右中旗南部的好腰苏木、巴彦茫哈、巴彦淖尔三苏木形成沙化集中连片区,沙化土地面积占全旗沙化面积的37.5%。

天上飞沙、地上无草,坑坑洼洼的土路、破破烂烂的土房。2013年,胡尔勒镇查干珠日和嘎查的包宝张家年人均收入仅有3000元。扎赉特旗西北部8个苏木乡镇(场)可谓“苦瘠甲兴安”。

“南三北八”贴上贫困“标签”,成了兴安盟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多、脱贫任务最重的地区。

用非常之力啃硬骨头。扶贫济困、改造危房,列出清单、给出时限,眼前的困难一个一个解决;修复生态,发展适合的、“硬核”的产业,考虑的是将来,为计深远。

“望闻问切”后开出的药方很管用。禁牧、禁垦、禁伐的同时,科右中旗细做牛文章、巧念文旅经,草原植被覆盖率提高到63%,贫困群众收入呈几何级增长,“苦脸”变“欢颜”。

包宝张脱了贫,住进砖瓦房,家里的两头宝贝母牛,一头怀上了小牛犊,年收入达到7万元。嘎查修了水泥路,新建了村部、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广场,“穷貌”换“新颜”。

“一申请、一比对、一评议、三审核、三公开”,精准识别贫困户的“11133”工作法效果立竿见影,贫困人口底数摸清了,脱贫攻坚范围锁定了;严格“一评议、两核实、一确认、两公开”的“1212”退出程序,做到不稳定脱贫不退出。2015年以来,兴安盟开展多次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调整“回头看”,确保贫困人口应纳尽纳。

脱贫攻坚,精准是“制胜法宝”,产业是“开锁钥匙”。

2016年,身兼蒙古族刺绣协会会长的白晶莹,受命组建科右中旗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祥瑞刺绣扶贫服务有限公司和图什业图刺绣基地。几年下来,培训绣工1.6万人次,289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提高2000元以上。

因“绣”得业,以“绣”兴业。蒙绣与湘绣、苏绣等“联姻”,孕育出500多种绣品,不仅远销沈阳、北京等地,还走上了国际时装周的T台。

“绣花”功夫,不单单在绣娘手中。

兴安盟以“佳生态”闻名。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半是草原,三分之一是森林,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近十分之一,国家森林公园就有4个。

“守着好山水,过着穷日子。”说起过去的生活,65岁的科右前旗大石寨镇三星村村民孙显富直摇头。

镇里打造面积5.1万亩集中连片林果长廊,建起年产鲜果汁500吨的果汁加工厂和年贮存400吨鲜果的保鲜库,老孙的“钱景”来了。“100亩果树、110亩苗木,这座‘花果山’每年给我家带来100多万元的收入呐!”

生态饭才是长久饭。兴安盟倾力实施百万亩特色经济林工程,绿了荒山、美了村庄,林果业已带动1.3万农牧民人均增收3700余元。

地处大兴安岭南麓生态圈,兴安盟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水质纯净、空气清新,是北纬46度寒地水稻黄金种植带、世界公认最佳养牛带和玉米优质产区。

在大米、玉米“双百双千”,肉牛、奶牛“双百千亿”,旅游业“双百双千”工程引领下,兴安盟持续推进大米品牌、玉米精深加工、肉牛全产业链体系及全国高端奶业生产基地建设。

“两袋米”“两头牛”“红红火火搞旅游”, 立足资源环境优势、切中减贫治贫肯綮的产业布局,流淌着生机、激荡着希望。

2018年,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巴彦淖尔苏木揭牌,从此,白花花的盐碱地长出黄灿灿的水稻。双榆树嘎查建档立卡贫困户白姑娘说:“种水稻,收入翻了三番,早脱贫啦。”

头年牵回1头母牛,第二年又牵回2头母牛,母牛生母牛,三年5头牛。科右前旗俄体镇全胜村村民戴金生告别贫困,过上“牛”日子。

2020年牧业年度,兴安盟肉牛存栏97.27万头、奶牛存栏6.99万头,养殖户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兴安盟,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重叠成了一条路。

立足“两不愁三保障”总体要求,织密织细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活救助三张网。2015年以来,全盟累计解决农村牧区贫困群众住房16.7万户,危房全部清零。

“万企帮万村”,众人拾柴火焰高。155家民营企业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1亿元,帮扶嘎查村395个,带动贫困人口1.39万人。

农畜产品、务工人员进京,北京的项目、企业、人才落地兴安盟,京蒙扶贫协作向纵深推进。2016年至今,国家五部委协调投入资金近29亿元。2006年以来,自治区98个厅局累计投入帮扶资金78.2亿元,帮助16.5万贫困人口脱贫。

你帮我一把、我扶你一程,大扶贫格局,合力攻坚克难,彰显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担当——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候顶得上,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

老汉70多岁,愁容满面,围了条破棉被蜷缩在炕头。目光呆滞的老伴儿炕下站着、傻傻笑着。他们的儿子见有人来,飞快从窗户跳出去,爬到院里一棵大树上。十几岁的小姑娘,手里拿着缺条腿的眼镜摇来摇去。小姑娘叫刘婷婷,男孩子叫王辅政,是一对同母异父的姐弟。

这是突泉县突泉镇双山村驻村第一书记李珺的包联帮扶对象,初次入户,眼前的一幕让她震惊不已。“我虽然不是你们的妈妈,但我会像妈妈那样待你们。”李珺对孩子们说。

从此,婷婷和弟弟有了另一个“妈妈”。6年来,从饮食起居到穿着打扮,李珺对姐弟俩倾注了全部的爱,两个孩子变得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当李珺下决心收养两个孩子时,丈夫不但表态支持,还从县里的中学调到村里教小学。

“老周家开始忙春耕了,咱们多去几次,有需要帮助的,及时协调解决。”

“李家老太太身体好多了,刚才我看见她在院儿里晒太阳呢。”

工作繁杂、转如陀螺,科右前旗俄体镇俄体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常在午饭时间交流。

俄体村有条洪水冲成的河沟,两岸村民要到对面,得绕行一二里。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多方奔走,建起长22米、宽2米的铁桥连通两岸。通行那天,村民们载歌载舞、好不开心。他们说,这哪是普通的桥,这是座“连心桥”!

张辉明,科右前旗结核病防治所派驻扎赉特旗音德尔镇小城子村的驻村工作队队员。驻村期间,爱人张松经常用计算机专业知识帮助村里整理扶贫档案,成了小城子村的扶贫专干。为了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一线,夫妻俩干脆把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交给老人,在小城子村租了房、安了家。

情义像山一样重。2020年初,科右前旗科尔沁镇远新村农产品滞销,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驻村第一书记张骅向组织请缨“再留一年”。那段时间,张骅天天给熟人打电话联系销售,并组织“我在草原等你来 逛吃助农乐开怀”大型直播带货活动。第一场直播全程3个半小时,20万人围观,销售额达30余万元。

裤脚上沾着泥巴、胸膛里燃烧激情,弯着腰进门入户、盘起腿促膝长谈。“远方”成了长相厮守的家园、“他乡”变作心心念念的故乡。真情和汗水浇灌的一粒粒脱贫“种子”,如今都已枝繁叶茂、花红果硕。

5年来,兴安盟共选派4621名干部下乡驻村,847个嘎查村都有驻村工作队,837名扶贫专干活跃在攻坚一线。

接续——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早就从板夹泥房搬进新楼啦。厨房用的都是电器,还能洗热水澡,上厕所也不用去外面了。”郭永财对眼下的日子心满意足。

经历告别之痛,方觉重生之喜。2012年,阿尔山市全面禁伐。经过恢复,全市森林覆盖率由建市时的29%提升到81.4%,绿色植被率95%以上,空气都可以罐装出口。

放下斧头、锯子,砍树人变成导游和护林员。转型后的阿尔山全域变景区,美丽经济风生水起,贫困人口就地脱贫增收。2014至2020年,全市旅游人数从198万人增加到498万人,旅游收入从26亿元增加到61亿元。

左臂抵住面盆,右手张开五指,娴熟地来回抓拌白面和水……不到一刻钟,一个足球大小的面球揉好了。

“有家旅行团上次吃得很满意,这次又订了15桌。”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义勒力特嘎查村民修英丽说。

儿子患有先天性脊髓脊膜膨出,修英丽20岁时又被农机具铡掉左手,母子俩都成了残疾人。

2016年开始种大棚,每天天不亮,修英丽就和丈夫摘满一电动三轮车的蔬菜,到10公里外的乌兰浩特市区销售。义勒力特镇打造特色小镇,镇里的旅游业不知不觉火了起来。修英丽瞅准商机开了家农家乐,开业就盈利,年纯收入达到20万元。

“别看我一只手,什么都不误。只要肯吃苦,一定能致富!”修英丽天生不服输。

观念在改变。以前,有些人总觉得自己是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现在通过产业扶贫或其他脱贫方式赚了钱,既有获得感,也有成就感,参与嘎查村建设发展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经入户核查审定,你家已经达到脱贫标准,光荣脱贫,祝愿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接过“自主脱贫”典型人物奖奖状,扎赉特旗阿拉达尔吐苏木阿拉达尔吐嘎查村民赵斯琴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自豪。

“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的问题、致富和发展的问题,还要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要让‘扶贫’‘扶志’同步、‘口袋’‘脑袋’同富。”兴安盟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王海英说。

幸福来敲门。兴安盟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底的2855元增加到2020年的12517元,年均增长39%,高于同期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28.8个百分点。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政策和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和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10万多亩智慧农场,拥有百余套农机智能装备及千余套田间信息采集、视频监控终端……这是记者在扎赉特旗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智慧大脑——“物联网+智慧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大屏幕上看到的壮观景象。

种地变得“高大上”。产业园已实现专家咨询、智能装备、田间预警、电商销售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多种信息化服务功能,是自治区首家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也是获得全国认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中面积最大的一个。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实施绿色产业提质、美丽乡村建设、人才队伍培育、乡风文明提升、善治乡村推进六大工程,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全面振兴。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秉持“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的兴安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沐浴明媚的春光,踏歌再出发。(记者 高雪芹 实习生 格格 武跟兄)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