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增绿量到提颜值 从护根基到享红利

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行稳致远

2021年01月03日18:39  来源:内蒙古日报
 

内蒙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将50%以上的国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深入推进绿色内蒙古建设。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拥有森林、草原、湿地、沙漠等多种生态系统,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2019年,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2.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4%,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多年保持“双减少”。

内蒙古把草原、森林保护作为首要任务,提出在草原重要生态功能区不再新上矿业开发和新建风电、光伏项目,对已经形成的矿业和风电、光伏项目明确服务期到后退出。对于已经形成的露天矿“大坑”,实行“一矿一策”,提高治理标准和科学治理水平,最大限度恢复原貌。调整完善自然保护区建设,所有矿山企业不得在自然保护区进行开采勘探活动,目前,内蒙古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已增加到330多个。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出台了全国第一个省级绿色矿山建设方案,规划到2025年,全部矿山达到绿色矿山生产标准,不符合标准的矿山企业要退出市场。

“节水优先、量水而行”,内蒙古加强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和高耗能项目节能审查,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强化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2016年以来,全区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38.15%。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组织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流域要素集中集聚、产业绿色发展。注重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依托黄河湿地、准格尔大峡谷、长城遗址,以及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资源,规划建设黄河几字弯旅游线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锻造一把“绿色之尺”尤为重要。近年来,内蒙古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全面推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支持检察机关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同时,推进区域空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行环境质量底线和环境准入清单制度。还探索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评估体系和碳汇储备评估机制,严格落实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报告制度。

从增绿量到提颜值,从护根基到享红利,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行稳致远。2020年9月,内蒙古发布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结果(GEP),这是内蒙古首次对全区生态价值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研究。核算结果显示,2019年全区生态产品总值44760亿元,是同期GDP的2.6倍,2015年到2019年全区GEP增长了13.75%,明显高于同期GDP增速,充分说明内蒙古的生态功能远远大于生产功能,在国家优质生态产品和生态安全屏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 施佳丽)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