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催生新动力 首府发展未来可期

——回眸2020年呼和浩特市经济社会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2020年12月30日15:30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今年4月30日,呼和浩特市召开推进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动员会,为经济全面复苏按下了“加速键”。一季度,呼和浩特市开复工项目29项,开复工率达50%,高于去年同期4个百分点。6月29日,呼和浩特市高质量发展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暨重大项目开工动员大会召开,当日,浪潮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园等10多个重大建设项目集中开复工。在这一年,呼和浩特新机场正式开工建设,地铁2号线开通运营,呼和浩特至太原高铁开通,金宇生物国际科技产业园一期项目竣工投产,创维智能家电产业园项目顺利实施……塞外青城,处处充满生机活力:一个个重点项目建设快马加鞭,竞相投产;一条条产业链条加速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创新。

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42.3亿元,同比下降0.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302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542元,同比增长6.4%,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8%。

1—11月份,呼和浩特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名列全区第一,为近几年来首次实现双第一。首府经济运行保持了稳定复苏态势。

作为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誉,是内蒙古旅游的集散中心和草原文化展示中心,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以及购物、餐饮、娱乐、学习、影视、休闲、运动等良好的基础条件。近年来,首府公共交通建设突飞猛进,构建了“市内循环,外围辐射,区内联通”的立体交通体系,航空、铁路、公路旅游出行更加便捷。市内公交网络四通八达,地铁1、2号线相继开通,市内交通进一步快捷,为推动夜间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要素和重要保障。今年首府全力打造“夜经济”,依托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美术馆、内蒙古科技馆、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等各种展览场馆,通过延长关闭时间,为群众提供夜间参观娱乐的场所,提升老百姓夜间参与度。围绕历史文化和古迹,打造独特的“召庙文化”。利用原有的剧场,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通过发展夜间经济,推动首府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而且通过培育多元夜间文化旅游产品,把夜间经济打造成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亮点、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首府各类新“夜”态不断涌现,大召、席力图召旅游景点、万达花样年华步行街、“809美食街”等形成了购、食、文、娱、健等多元化夜间消费市场。

“我只管把猪喂好,卖个好价钱的事不用愁。”武川县四大永村贫困户周凯旋依托市商务局重点培养的电商龙头企业解决了销售难题。近年来,这家公司在武川县包销了许多农民的农家猪,让农户的猪肉卖出了好价格。

今年,市商务局部署深入推进“电子商务+龙头企业+贫困户”扶贫模式,鼓励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与种养殖基地、农村专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形成相对稳定的产销对接链条,打造网销品牌,促进农产品网络销售。支持电商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办企业、建网点,在产品生产加工、分拣包装、仓储物流等环节吸纳农村人口和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发挥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大型涉农电商企业引领作用,积极引导传统企业向电子商务转型,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助力精准扶贫。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培育了武川“可心可意”、清水河“清河田园商城”、托克托县“侬优鲜商城”等本土电商平台,形成了“窑上田”“侬优鲜品”“蒙清”“一溜湾”“蒙歌来”等网销品牌。小香米、托县辣椒、奶制品、藜麦米等上百种农特产品通过京东、淘宝、拼多多、中电优品等第三方电商平台或微信小程序营销,1—10月,各旗县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1.1亿元,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全年预计实现1.3亿元。各示范县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电商+订单”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其中,清水河县蒙清公司通过合作社及订单农业模式,规模化种植5万亩谷子、黍子等杂粮,通过产品开发和营销策划,实现了清水河特色小香米的大规模销售,带动上万农户增收致富。蒙清公司与京东、天猫、淘宝、今合网、善融商城、融e购等电商平台深度合作,通过遍布清水河县的村级服务站,收集各乡镇小香米及其他杂粮的收获情况,通过村级服务站累计上行收购原粮达1000吨以上,金额达700万元以上;和林县万利福公司发展“互联网+订单农业”,2019年与黑老夭乡贫困户订单种植265亩亚麻籽,使15户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武川县的燕谷坊公司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7元的价格向贫困户订单回收莜麦,带动553户贫困户增收。

以人民之心为心,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扎实干,甩开膀子奋力干,2021“十四五”开局之年,首府社会经济发展定能实现开门红!(记者 云艳芳)

(责编:赵梦月、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