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户迎来幸福新生活

2020年11月13日09:56  来源:通辽日报
 

  “十三五”期间,通辽市共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71户、5204人,同步搬迁393户、1246人,总投资32334万元,项目涉及5个旗县27个苏木镇场69个嘎查村。截至目前,全市共配套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项目24个,累计投入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资金9576.8万元。这组数字有力展示了通辽市易地扶贫搬迁的力与效。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在易地扶贫搬迁这场战役中,通辽市重点围绕“后续扶持、社区融入”目标,有效解决搬迁群众“稳得住、有事做”的难题,通过制定《通辽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方案》《通辽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后续扶持工作方案》等,指导旗县市区以发展特色农牧业、劳务输出、资产收益扶贫、光伏扶贫、社会保障兜底等方式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推进后续产业扶持工作,目前已实现后续产业全覆盖。

  产业扶贫唱主角

  通辽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种养殖业,累计投入资金5735万元,扶持1466户、4355人发展脱贫产业,占全部搬迁人口的83.6%。养殖业方面,为搬迁户购买牛1822头、羊4292只、驴338头、猪50口,建设棚舍371座,同时鼓励无劳动能力的搬迁户以托管代养的方式入股当地规模较大的养殖合作社,获取收益,增加收入。种植业方面,新建温室大棚119座,种植沙漠水稻148亩,发展庭院经济带动581户搬迁户增收。通过发展产业,搬迁户户均年收入提高2000—3000元。

  就业扶贫添活力

  通辽市在摸清搬迁户劳动力数量、就业状况、就业意愿及培训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与市内外职业院校合作,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育婴护理、家政保洁、驾驶机修、木工电焊、厨师理发、手工编织等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对搬迁群众面对面讲、手把手教,确保每一名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都能够掌握1—2门实用技能。同时,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目前已实现就业691人,其中,公益性岗位129人、劳务输出562人。通过就业创业,搬迁户年人均增加收入2500—4000元。

  盘活资产增收入

  通辽市积极盘活搬迁户资产,用活扶持资金,努力实现收益最大化。通过扶贫车间、养殖小区、产业用房等入股分红方式获得收益,累计投入资金2050.5万元,新建扶贫车间4个、养殖小区6个,共涉及安置区8个,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17户、2740人,搬迁户通过产业用房、扶贫车间入股企业、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以“保底+分红”的方式获得收益。

  光伏扶贫创效益

  通辽市共投入资金1790.6万元,新建9个光伏扶贫项目,总装机规模2739.8千瓦,覆盖搬迁群众495户,预计每年每户可增收1000—3000元。同时,将发电收益的一部分作为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由贫困村进行二次分配,主要用于开展公益岗位扶贫、小型公益事业扶贫、奖励补助扶贫等,进一步增强了村集体可持续发展能力。

  社会兜底有保障

  通辽市确保将无劳动能力的搬迁户全部纳入低保,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目前搬迁人口中共有896人纳入社会兜底保障。同时,对迁入城镇的搬迁户,严格落实“四不变、两等同、一减免”政策,完善迁入区社会保障制度,扎实做好迁入区教育、医疗、养老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工作,稳步实现搬迁户社会保障全覆盖。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搬迁群众过上幸福“新生活”。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后续产业发展资金9576万元,逐步提升搬迁群众归属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目前,已搬迁群众脱贫率达100%。(记者 王诺敏)

(责编:张雪冬、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