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改革试验的赤峰样板

2020年11月13日16:20  
 

自2019年5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复函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设立赤峰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以来,赤峰市围绕扶贫工作机制体制创新,开展了以建立高质量稳定脱贫机制、贫困预防机制、统筹解决城乡贫困机制和扶贫治理长效机制等四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创新试验,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1亿元,积极探索扶贫改革试验的赤峰样板和赤峰经验。

截止2020年8月底,国务院扶贫办委托第三方评估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对赤峰扶贫改革试验区工作进展情况和改革试验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组对赤峰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赤峰试验区建设市旗两级高度重视、资金撬动作用明显、实施机构机制健全、项目丰富形式多样、成效明显经验丰富,城乡统筹相对贫困试点、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综合信用体系建设、防贫保障基金和产业联合发展等一批改革试点项目改革成效明显。

聚焦试验试点项目,强化试验区建设的内在动力

自设立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及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下,赤峰市2019年实施了15项试验试点项目,2020年实施了21项试验试点项目,根据各旗县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均衡安排试验项目试点。

林西县积极探索“易地搬迁+产业振兴+社区服务+互助养老”扶贫模式,在60多处互助院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利用现有的农村互助院、租赁改造废弃学校厂房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将农村老龄人口集中安置实现互助养老,通过建立智能化养老服务体系,引入第三方管理团队,解决3852名农村留守老人的安居养老问题,有效巩固老年贫困人口的脱贫成果,预防老年贫困发生。

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农业发展合作联合会免费为农户提供农副产品销售平台。

克什克腾旗围绕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探索建立新型农业服务组织—经棚镇农业发展合作联合会,通过资金互助、合作社基层组织建设、电商服务、农资销售等四个主要服务部门,提供生产、供销和信用“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服务,截至9月份,实现集体经济每村平均增收10万元,促进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阿鲁科尔沁旗乌兰哈达乡新林堡村爱心超市一角。

巴林左旗将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贯穿到扶贫工作中,在查干哈达苏木大胆推行“两补两转”工程,选取前召嘎查和阿鲁召嘎查作为解决区域性贫困的试点,优化生态减贫路径。严格执行“两补”(生态补助和产业补助),生态补助每口人每年2000元,产业补助每个嘎查每年100万元,引导牧区广大牧户转变传统放牧习惯和思想。加快“两转”(生态保护方式、生产发展模式)速度,阿鲁召嘎查投资1750万元栽植了11.1万株樟子松,向牧民投放统一购置的蒙古包,引导和鼓励牧民就业创业;前召嘎查将之前落实的项目绒山羊变更为绵羊、毛驴和西门塔尔牛,成立奶制品加工公司,吸纳贫困户就业,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通过产业生态补助和产业补助缓解因生态保护而导致的区域性贫困,实现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构建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的长效减贫机制。

聚力试验机制创新,激发试验区建设的创新活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两年来,赤峰市紧紧抓住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有利契机,努力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有效途径。

敖汉旗新惠镇扎赛营子村扶贫有机杂粮基地。

第一是加快推动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打造党建联合体217个,覆盖全市87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培植脱贫产业30多个,探索全领域基层党组织融合发展新模式,建立健全融合党建引领全面脱贫和推进乡村振兴长效机制。

第二是围绕巩固脱贫成果,在相对贫困试点识别摸底工作基础上,在12个试点嘎查村(社区)开展了城乡统筹相对贫困识别,计划识别相对贫困户900户,通过建立解决整体性相对贫困、区域性相对贫困以及个体贫困的综合机制,形成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帮扶措施,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宁城县大城子镇下五家村贫困户通过种植业脱贫。

第三是创新探索农村牧区综合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建立以诚信体系、道德体系和乡风文明为主的综合信用评价机制,选取宁城县和巴林左旗7个试点村开展试点工作,根据信用等级落实嘉奖礼遇和惩戒制度,形成“守信光荣”的社会风气,进一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进程。

聚集试验资源要素,凝聚试验区建设的改革合力

自赤峰国家改革试验区成立以来,自治区和赤峰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试点方案,积极推动政策、资金、人才、项目向改革试验区倾斜,全力推进赤峰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

第一是推行“乡招村用”做法,探索后扶贫时代扶贫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新路径。人才是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统筹划转、调剂事业编制2099个,连续2年招聘本科大学生到嘎查村锻炼服务,破解了农村牧区基层一线人才严重不足的难题。

林西县大营子乡富康新村全体村民向全国人民拜年。

第二是由赤峰市政府出资2000万元设立“赤峰市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出资10000万元设立“赤峰市鸿德农牧业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市政府投融资平台“赤峰市兴农投资公司”子公司,公司归属赤峰市扶贫办主管,保证公司不偏离扶贫的经营方向。有效缓解金融机构扶贫贷款的风险,建立和完善产业发展与扶贫之间的连接机制,明确帮扶贫困户的范围和数量,精准提升帮扶效应。

第三是构建综合防贫保障体系,防止返贫和减少贫困发生。两年投入资金3000万元在12个旗县区实施防贫保障基金项目,除因病、因灾、因学致贫因素,还增加收入保障等其它致贫因素,拓展防贫保障范围,化解致贫返贫风险;实现政策补位,将城镇低收入人群纳入保障范围,探索城乡统筹解决相对贫困试验,防止农村牧区边缘易致贫户致贫和脱贫不稳定户返贫。采用委托商业保险公司运营而非政府直接负责的形式,提升基金运行效率,增强防贫效益,构建长效脱贫机制。

宁城县大城子镇万亩番茄园区航拍图。

下一步,赤峰市扶贫办将进一步完善资金投入、资产收益、项目分布、选题论证等方面工作,推进试验项目,加快资金支出进度;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联系,动员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到后续的脱贫成果巩固工作中来,形成扶贫办统筹多部门联合共同开展改革试验工作的局面;加强赤峰市扶贫改革试验成果的媒体宣传力度,多角度展示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中探索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创新交流培训方式,提升政策业务培训实效,助推改革试验区建设稳步前进。(岳铁军、王燕)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