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边疆一线 书写扶贫真情

2020年11月10日17:08  
 

在祖国北疆的呼伦贝尔大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一线城市,跨越数千公里扎根基层,饱含着对草原儿女的满腔热情,冲锋在祖国北疆的脱贫攻坚战的最前沿。他们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呼伦贝尔市扶贫一线,用真情和汗水换来群众的信任和喜爱。

不畏艰苦 乐在其中

2018年9月,北京市西城区实美职业学校的教师樊羽鸿踏上了京蒙帮扶之路。

作为副校长的她深知京蒙帮扶的重要,深感身上责任的重大。鼓足干劲,克服困难,深入了解,扎实工作,稳步前进,这是樊校长的工作宗旨。身为鄂伦春帮扶支教小分队的组长,她各方面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表率作用。积极主动开展精准帮扶中的前期调研工作,贯彻落实帮扶工作强调的扶贫先扶志的思想,组织支教老师们深入学习,领会精神,统一思想,找准重点,相互鼓劲,6位支教老师在各自帮扶学校的精彩表现得到了领导和老师的欢迎与赞许。

北京市西城区实美职业学校的樊羽鸿老师教授课程。

樊羽鸿在鄂伦春民族职业学校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广泛了解学校的全面工作情况,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管理。她积极主动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和学校干部一道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评课,指导青年教师。为老师们进行教育教学讲座,提高老师们的全员德育意识和传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学校的专业发展献计献策,鼓励、帮助老师同学们积极参与市区组织的教育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

在此期间,鄂伦春民族职业高中多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零的突破。

在招生季,樊羽鸿为学校的招生工作出谋划策,几次奔赴一百多公里以外的大杨树镇亲自做招生宣传,送课下乡。

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她用智慧的头脑,真诚的热心,实际的行动,架起鄂伦春旗和西城区教育沟通的桥梁,为立德树人尽着自己的微薄之力。

发展产业 “头雁”领航

莫力达瓦旗是全国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比重大,稳定脱贫任务十分艰巨。为了充分掌握基层信息,精确到每一户、每一个人,石景山区人力社保局多次派人赴莫旗,与当地人力社保局工作人员一起,走家串户,促膝谈心。

扶智扶志,提高贫困户的“致富能动性”,激发出他们的致富干劲和自强自立之心是关键。石景山区人力社保局创新推行了“政府+职业学校+企业+贫困家庭劳动力”合作模式,对莫旗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劳动力进行“双扶轮训”。2019年,共组织各类脱贫攻坚培训50余期,培训人员万余人次。

培训班工作人员耐心为咨询人员解答。

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就业带动产业发展。而产业扶贫的成效如何,是评判扶贫工作的重要标尺之一。近年来,在石景山区人力社保局的支持帮助下,莫旗致力于发展龙头产业,吸收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激活造血功能。

4800平方米的厂房,房租、供暖等费用五年内由政府部门承担、招聘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补贴……京蒙两地联手抛出的橄榄枝最终引来了北鹰服装厂这个实力雄厚的企业入驻莫旗。从2018年入驻莫旗以来,北鹰服装厂共招聘莫旗当地劳动力170余人,其中不少是贫困户、残疾人、低保户。

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近年来,京蒙两地对莫旗全旗范围内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具备促进就业能力的企业家和致富带头人进行梳理,通过开展座谈交流和对接沟通,达成带贫意向,形成了30名致富带头人组成的莫旗“头雁群”。

孟亮是土生土长的莫旗人,达斡尔族,她最大的兴趣就是研究民族文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民族文化领域有了较深的诉求,民族文化发展迎来了非常好的市场机遇。看准时机,孟亮从外地回到莫旗,决定在家乡创业。

“从最开始免费给我提供场地做展厅进行销售,到后来帮我申请5万元的无息贷款,整个创业过程政府部门给了我太多支持。”孟亮创办的莫旗莫尔登民族文化传承有限公司,通过自主设计、研发、加工、销售达斡尔等少数民族文化相关产品,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年销售额200余万元的业绩。

像孟亮这样的“头雁”在莫旗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故事和行动向贫困户传递着脱贫致富正能量,提供着实打实的帮助。

从北京到莫力达瓦,京蒙两地人力社保部门共同唱出了一曲跨越千里的扶贫赞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未来,京蒙两地将继续携手前行,持续精耕细作、攻坚克难,保证脱贫户稳定脱贫不反弹,确保32万莫旗人民与全国全区全市同步全面小康。(张梁诚 姜喆 蒋希武 侯玉鹏 李璐)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