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内蒙古经济运行企稳向好 市场主体对全年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2020年10月28日09:40  来源:内蒙古日报
 

  日前,内蒙古前三季度经济运行主要数据出炉,在各项不利因素叠加之年,内蒙古多数主要经济指标降幅进一步收窄,经济恢复企稳态势向好。作为市场主体的国企和民营企业都在逆势中不断创新、昂扬奋进,为自治区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保障;很多中小微企业在开局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凭借着顽强毅力和一系列扶持政策挺过了寒冬。随着内蒙古经济稳定恢复、发展态势不断向好,市场主体都纷纷表示对今年内蒙古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今年以来,中铁呼和浩特局克服疫情困难,客货运量持续保持稳定。客运方面,目前中铁呼和浩特局共开行旅客列车72.5对,通达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内蒙古中西部与北京间高铁列车每日开行36对。充分发挥京包客运专线通道能力,内蒙古中西部进京旅客达到去年同期的1.5倍,截至10月22日,中铁呼和浩特局共发送旅客1792.7万人次。货运方面,唐呼铁路煤炭重载运输通道运量稳中有升,截至10月22日,中铁呼和浩特局共发送货物16572万吨。

  今年虽然困难较多,但多个铁路重点建设项目取得丰厚成果,集通铁路复线的电气化改造全线开工,年货运能力从3600多万吨提高至8000多万吨,客运列车运行时速从65公里提升至160公里,这条连接内蒙古东西部的干线铁路运输能力大幅提升,为“蒙煤东运”提供了坚实的运输保障。

  7月1日,集大原高铁(集宁经大同至原平)全线开工,这条高铁开通后将内蒙古中西部正式接入全国高铁网。9月27日,唐呼铁路葫芦站枢纽疏解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内蒙古能源外运主通道唐呼铁路运输能力较过去提升30%以上。

  中铁呼和浩特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推进集大原、包银等高铁建设项目,确保顺利开通运营。同时还将进一步利用好高铁客运通道的能力,为各族群众出行提供更多、更快、更优的选择。充分发挥“公转铁”政策优势,在内蒙古中西部推动铁路专用线建设,在确保内蒙古煤炭外运能力提升的同时保护好绿水青山,为打造祖国北方靓丽风景线做出贡献。

  疫情发生以来,伊利集团充分展示了民族企业的责任和担当,累计捐赠2.8亿元。捐赠1000万元专项用于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医疗物资采购以及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护物资采购等;调动全球供应链资源,紧急采购100万个口罩先后送达全国各地疫区,并通过公益战略联盟平台携手苏宁、利乐等全球30余家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抗击疫情;连续支持三家中国院士团队,为守护国人健康贡献力量。

  2020年,面对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及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伊利集团在二季度业绩强劲复苏、增长远超行业,实现营收268.8亿,同比增幅高达22.49%,扣非净利润23.97亿,同比增幅高达79.28%。在二季度业绩的强劲带动下,伊利集团上半年业绩逆势双增:营业总收入达475.28亿,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其中,营业总收入、净利润、综合市场占有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核心指标继续蝉联亚洲乳业第一。

  董事长潘刚表示:“突发的新冠疫情及其持续性影响,对所有企业而言,既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考验。伊利凭借稳健、扎实的基本盘和全产业链竞争优势,不仅经受住了考验,还实现了业绩的逆势增长。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坚守‘伊利即品质’信条,夯实核心竞争优势及抗风险能力,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共赢健康未来。”

  今年,伊利集团积极探索“产业基地精准扶贫”模式,推进脱贫攻坚。6月17日,“伊起小康”脱贫攻坚项目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进行了签约,并同步启动了敕勒川30万头奶牛生态牧场示范项目暨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基地,未来伊利将通过“产业基地精准扶贫模式”打造土默特左旗脱贫样板,全面助力内蒙古脱贫攻坚和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伊利集团还开工建设了呼伦贝尔、兴安盟、巴彦淖尔、通辽、乌兰察布等多个产业集群项目,将奶业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为脱贫攻坚注入源头活水。

  今年对于广大中小微企业来说无疑是十分艰难的一年,因为自身体量的原因,中小微企业天然不具备抵抗强风险的能力。但随着自治区一系列金融、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广大中小微企业挺过了难关,迎来了发展的曙光。

  内蒙古瑞盾消防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小型企业,负责人说:“今年初有几个月的时间不能开门营业,当时十分着急,后来虽然营业了,但是生意很不好。幸好政府的扶持政策及时来了,税务部门给我们减免了今年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还可以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极大地减轻了我们的经营压力。”对于接下来的发展,这位负责人很有信心,她觉得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有好政策的支持未来会越来越好。

  正如这位中小企业主所言,目前内蒙古的服务业正在持续恢复,交通、旅游、娱乐等服务业生产经营秩序逐步走上正轨。

  前三季度,随着一批5G网络、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基建项目落地,强力拉动了内蒙古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高达32.3%,可观的增势反映出内蒙古新产业、新动能投资恢复良好;物流行业发展势头向好,快递业务继续高歌猛进;六大支柱产业“四增一平一降”。其中装备制造业以40.8%的增加值遥遥领先其它五大产业;单晶硅,光缆,智能电视,稀土磁性材料持续增长,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明显收窄,民间投资回暖,基础设施投资持续补短板。

  从巨大危机到曙光乍现,离不开各类市场主体的拼搏奋进。但也必须看到,虽然各项经济指标正在向好,但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经济稳定回升基础仍需巩固,全区要继续做好“六稳”工作,完成“六保”任务,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记者 冯雪玉 梁亮)

(责编:张雪冬、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