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为郝春山一家带来稳稳的幸福

2020年10月19日10:09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走进郝春山家,郝春山成正在打扫庭院卫生,忙得不亦乐乎。别看郝春山现在家里日子过的红火,一家人过得幸福美满。可就在几年前,郝春山因穷而出名,不仅他本人有严重的听力障碍,他的妻子袁丽华患还患有先天性小儿痳痞症丧失了劳动能力,女儿还要读大学,这个原本就种植9亩地的家庭既要长期承担医疗费用还要供养孩子上学,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回想起几年前家里艰难的那段日子,郝春山还记忆犹新。“家里值钱的都没有了,土地也大部分都流转出去了,真的觉得生活没有了希望。”郝春山回忆说。

就在郝春山最困难的时候,科左中旗门达镇五家窝堡村“两委”和包村干部多次到他家进行走访,经过精准识别研判,2017年10月郝春山一家四口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肉牛产业助力脱贫致富。2018年初,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郝春山利用扶贫资金购买了3头基础母牛。一年时间里杨树成精心伺候,3头基础母牛先后产犊,数量翻了1倍,当年就盈利3万多元。现在郝春山已经摸索出繁育和育肥相结合的一整套经验,如何给母牛补充营养、怎么给小牛犊辅喂牛奶、什么时候打防疫针,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庭院经济将农家庭院的“方寸地”建成脱贫致富的“增收园”。郝春山利用家中空闲庭院,根据“小果园、小菜园、小田园”庭院经济发展模式,按照庭院建设“十有四区”标准栽植锦绣海棠、李子等果树和豆角、茄子、西红柿等蔬菜,“不仅不用花钱买菜了,而且剩余的才到集市里去卖,这夏季院子里花花绿绿的,看着就舒服”郝春山笑着说。

“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帮扶干部,把好政策送到我家,不然我的日子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过下去了。谢谢!”郝春山握着笔者的手激动地说道。

据了解,近年来门达镇党委、政府针对贫困群众需要依托产业脱贫的实际,突出抓好以肉牛养殖、节水农业、庭院经济为主的产业扶贫。按照“人均2头牛、户均5头牛”目标,集中扶持78户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共购牛132头、羊37只,12户贫困户入股种养殖合作社。如今,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在养牛大户带动下,该镇肉牛存栏达到20000多头。同时,该镇全面贯彻落实旗委“31111”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重大战略工程,坚定不移地走结构调整、农牧结合、质量兴农、高效节水之路。今年,全镇共实施高标准农田4.5万亩,涉及八个嘎查村,惠及21户贫困户,修建井房301座,铺设管道35.92万米,滴灌带27.57万公里。在此基础上,针对全镇农户庭院面积较大、且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推广“半亩果、半亩园、半亩田”庭院经济模式,抓好果树、蔬菜和油葵等经济作物种植,实现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增收全覆盖。目前,通过落实多项扶贫举措该地区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02%。(郭紫瑜)

(责编:张雪冬、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