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光耀内蒙古史册的深刻变革

——内蒙古“十三五”改革开放发展纪实 

2020年10月10日08:47  来源:内蒙古日报
 

  发展,从历史深处走来。“十三五”以来,内蒙古走过一段攸关前途命运、开启光辉里程、光耀发展史册的道路!

  这条路上,面对经济下行、新冠疫情等危及全球的严酷考验,内蒙古虽历经曲折却自强不息,改革开放泽被后世,“建设亮丽内蒙古”焕发出更加光明的前景!

  驰而不息 强筋壮骨

  “十三五”,注定以非同寻常载入史册。

  2020年金秋时节,内蒙古重点环保项目——包钢煤焦化分公司第一套焦炉脱硫脱硝项目提前投入运行。

  作为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包钢其它9座焦炉脱硫脱硝项目将于11月底投运。

  届时,包钢厂区所有焦炉都将装备当今最先进的脱硫脱硝设施,对中国控制焦炉污染将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聚焦‘六稳’‘六保’,加快实现工业超低排放。”包钢(集团)公司董事长魏栓师说。

  “十三五”以来,内蒙古改革开放的光芒穿破前行道路上的重重迷雾,照亮光辉灿烂的美好未来!

  9月4日上午,开往俄罗斯的1289次中欧班列缓缓穿过二连浩特国门,继续其7000余公里的行程。

  这是今年以来通过二连浩特口岸的第1500列中欧班列,较去年提前了100多天。“原来办理通关手续,至少也要一天多时间,放管服改革后半天就能完成,效率提升对发货企业非常有利。”当地木材贸易商郭振民说。

  何止是2020年?向“十三五”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致敬,能激发起我们面向未来的勇气。

  “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迈出改革开放的铿锵步伐!

  ——全面取消银行贷款承诺,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实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针对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刮骨疗毒”。

  ——按照技术改造升级一批、兼并重组整合一批、严格标准淘汰一批的改革思路,推动“去降补”为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生根。

  ——出台国企改革、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生产力布局结构的内蒙古落子如飞。

  ——全力推动“营改增”,以减费降税、电价补贴等引导社会资本向新业态、新增长点布局……帮助市场主体跨越转型的“火山”。

  ——大幅放宽电力、交通、市政等领域的项目准入条件,推动特许经营,落实高新产业项目补助……全力规避投资“触礁”。

  ——开启重大项目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推进高端项目、高端制造业延链补链……扩大有效内需。

  ——推动煤电、化工、冶金企业横向联合及纵向重组,构建一体化产业链……帮助市场主体在严峻形势下跨越市场的“冰山”。

  ——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引导农牧业和制造业走“高大上”路线,引导服务业走“专精特”路线,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步伐加快。

  ——以政企、银企对接推动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完善资本合作模式,推动PPP项目落地……帮助投资主体跨越融资的“高山”。

  ——以设施互联互通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一批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和中欧大通关项目建成投运,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加快与国家部委、央企、科研院所及周边省区合作,签署100多项战略合作协议,深度融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

  ……

  “十三五”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之路上,内蒙古从未放弃在艰难中奋起,从未放弃在改革开放中驰而不息、强筋壮骨!

  关键抉择 永放光辉

  改革开放,决定内蒙古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严酷形势下推动内蒙古发展的关键抉择。

  国庆前夕,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家产业化龙头企业、研究机构与巴彦淖尔市相关部门、企业精准对接,旨在与“天赋河套”系列品牌企业交流合作。

  经过“十三五”以来的不懈努力,巴彦淖尔市发挥资源优势,以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以商事制度改革为推手,河套全域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风生水起,“天赋河套”绿色公用品牌闻名遐迩。

  目前,巴彦淖尔市生产的河套面粉、有机乳制品、番茄、炒货食品等“天赋河套”品牌走出国门,远销至国内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十三五”以来的改革开放,在内蒙古发展史上镌刻下鲜明印记。

  9月20日举行的中国国际生态竞争力峰会上,鄂尔多斯市被授予“2020年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称号。

  进入“十三五”,鄂尔多斯市以深化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倒逼产业转型,全面推进资源绿色开采、循环利用,今年全市326家矿山企业完成地质环境治理,并通过验收。

  曾经“户户冒烟”的鄂尔多斯,如今已成名副其实的现代产业名城。

  全球经济衰退的严峻形势下,唯有端起历史长镜头,才能在曲折幽深的时空中,深刻把握内蒙古“十三五”以来改革开放的起承演变。

  国庆期间,天气转冷,广袤而神秘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绿意盎然,林区景点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游人。

  从“向木材要效益”到“向绿色要效益”,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全面深化国企改革与动能转换,内蒙古森工集团所属的大兴安岭林区今非昔比。

  2018—2020年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绿色价值核算结果显示:林区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每年总价值为6160亿元。

  “着力在促改革上聚活力,林区才能有今天发展的大好局面。”中国森林资源绿色核算、国家级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监测与评估领域首席科学家王兵说。

  大好发展局面,何止林区?经过“十三五”期间的不懈努力,内蒙古第四个国家级高新区在蒙东地区呼之欲出。

  国庆过后,赤峰东山工业园金剑铜业40万吨高纯铜环保项目区内,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在这个总投资52亿元的项目生产线上,侧吹熔炼、智能数控转炉吹炼、回转式阳极炉精炼有序进行,废气、废渣、废水处理全程跟进。

  为了实现工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赤峰市以放管服改革全力构建高新产业开发区。

  金剑铜业的投产,让赤峰市成为百万吨级铜产业项目基地,随着项目达产达效,赤峰市决心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绿色铜冶炼基地。

  “作为赤峰高新区的领跑者,东山工业园目前已签约落地7个项目,总投资600多亿元,正在向国家级高新区冲刺。”赤峰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改革与开放,相辅相成,互促共进,永放光辉。

  今年前8个月,内蒙古首家综合保税区——满洲里综合保税区进出口额达5.6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3倍,远远超过“十三五”初期水平。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内蒙古首家综合保税区,满洲里综合保税区出口货物品类增加至目前的352种,进口货物增至17种。

  这是一段以改革开放命名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十三五”以来,从茫茫林海到工业园区,再到巍然屹立的国门,内蒙古大地无不激荡着改革开放推动发展的春风。

  重构版图 前景光明

  历史前进的关键时刻,改革开放呼唤勇立潮头的担当。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北奔重卡牵引车及挂车顺利完成出口报关,这标志着包头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投入运营,也是内蒙古以改革开放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一次成功实践。

  强筋壮骨的关键抉择,驰而不息的改革开放,是一场光耀内蒙古史册的深刻变革。它不仅重构着内蒙古经济版图,也催生出内蒙古发展的光明前景!

  产业结构不断改善——目前,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已占到全区经济总量半壁江山,高效农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农牧业做优、工业做强、服务业做大的新格局逐步形成。

  科技创新产品产量高速增长——经过“十三五”以来的厚积薄发,今年前8个月,尽管有疫情影响,全区单晶硅产量同比增长78.6%,多晶硅产量增长17.9%,石墨及碳素制品增长10.7%。

  经济动能转换加快——全区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优势产业发展迅猛。以今年前8个月为例,上述两大产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分别增长40%和18%以上,远远高于同期工业经济增速。

  主要经济活跃度指标稳中向好——2019年全区年发电量已增至5400多亿千瓦时,实现“十三五”以来持续4年增长;今年以来全区物流业景气指数连续6个月回升。

  企业降本增效明显——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逐年下降,营业收入和利润率逐步提升,工业产销率现已逼近100%。

  产业规模化、高端化趋势明显——“十三五”以来,全区累计化解过剩产能4000多万吨,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2倍多;煤转化率、稀土加工转化率连年提升,千万吨级煤矿产能占煤矿总产能的40%以上,60万千瓦以上煤电机组占比也达到40%以上。

  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2016-2019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至2059.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3%,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5.7%。

  辐射周边、连通海外的通道更加便捷——乌兰察布七苏木保税物流中心(B型)、包头保税物流中心(B型)实现常态化运营,内蒙古中西部开启全球买卖模式。

  “内蒙古制造”驰名海外——河套面粉远销日本、蒙古、越南,兴安盟大米出口俄罗斯,包钢高速钢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伊利闯入“全球乳业五强”阵营。

  ……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改革开放,是推动内蒙古发展的磅礴伟力。

  追求发展无止境,改革开放无穷期。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内蒙古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一往无前,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奋勇前行!(记者 杨帆)

(责编:张雪冬、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