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产业扶贫做“长远文章”

2020年07月04日08:35  来源:内蒙古日报
 

  “以前靠种地,获得的收入勉强养家糊口。妻子患了尿毒症后,家里的生活一下陷入了困境。在最艰难的时候, 骑士集团捐赠了2头肉牛,缓解了我家的生活压力,同时我又在昭君镇承包了20多亩地,养殖了20多头猪。有了自己的产业,脱贫致富不用愁了。2018年底,我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2019年收入达30万元。” 6月27日,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长胜村村民高二中,说起脱贫的经历感慨地对记者说。这是鄂尔多斯市产业扶贫催生农牧民过上好日子的一个缩影。

  落户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的骑士乳业,正在开工建设骑士牧场三期工程。展旦召苏木因地制宜优化社会扶贫方式,精准把握实体经济项目与扶贫产业项目结合点,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有序推进骑士牧场三期工程建设,以品育业、以业带链、以链集群,创新开展“产业扶贫”合作模式,实现了企业发展与贫困户脱贫、互利互惠的“双赢”局面。

  脱贫攻坚,最有力的“武器”是产业,有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拔掉“穷根”。

  精准扶贫以来,鄂尔多斯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紧盯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立足实际,科学决策,精准施策,健全脱贫攻坚体制机制,持续完善政策体系,用产业提高脱贫质量。2016年,鄂尔多斯市21个自治区级贫困嘎查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2017年,该市唯一一个自治区贫困旗杭锦旗实现脱贫摘帽。目前,该市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7202户17418人全部脱贫,从整体上消除了区域贫困和绝对贫困。

  2014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投入产业扶贫专项资金11.18亿元(2020年达到2.24亿元),实施项目1210个,受益贫困人口7.18万人次,实现了有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产业项目全覆盖。在98个重点村推行“企业+党支部+合作组织+农牧户(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扶持龙头企业、农牧业专业合作社228家。全市113家(国家级4家、自治区级70家、市级39家)扶贫龙头企业带动6634户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

  来自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巴音敖包嘎查的贫困户额尔登朝克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个劲地感谢当地帮扶责任人与驻村工作队:“他们用产业扶持专项资金为我买了三轮车、奶牛、基础母羊,还帮忙建了羊棚。”

  “我们做的酥油、奶皮、奶酪等奶制品,他们帮我找销路,现在我已经完全脱贫。”额尔登朝克图兴高采烈地说。

  66岁的牛四仁是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希日摩仁嘎查的一位农牧民,如今通过发展产业脱了贫。

  “作为致富带头人,我最近还领到了政府部门奖励的5000元。”牛四仁高兴地说,“在政府的帮扶下,我现在除了种地之外,还养了几百只羊,一年下来,吃穿不愁,还成为致富带头人,这些事我以前想都不敢想。”

  “作为曾经的贫困地区,现在我们的家乡已经有了自来水,通了柏油路,感觉到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牛四仁说道。

  在鄂尔多斯脱贫攻坚“战役”中,养鸡也成为脱贫增收的“药方”。

  张蕾是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大池村第一书记,在过去的两年中,他先后为村中引进原产于非洲大陆几内亚的珍珠鸡和原产于法国西南部朗德县的朗德鹅等品种,鼓励农民通过养鸡实现奔小康的梦想。

  “目前,我和村民一起成立了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家禽养殖场。”张蕾说,“下一步,打算实现规模化养殖,以此产业来壮大集体经济。”

  产业兴,农牧民富!如何让增收持续?消费扶贫让农牧民有渠道,有保障。

  在脱贫攻坚战中,鄂尔多斯紧扣“长远”做文章,以“扶一把”消费扶贫行动为抓手,既激发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又解决产品的“龙尾”延伸半径,将企地合力向长效发展深度融合推进。企地合力,让农牧民在家门口“链接”上大市场,让众多的绿色农副产品由“口碑经济”变为“品牌经济”,成为稳定增长收入的活水源头。

  在达拉特旗的“百企助决战、万众促脱贫”活动现场,达拉特发电厂、内蒙古荣信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消费扶贫订单协议,累计帮助贫困户销售米面40万公斤,肉类19万公斤,胡麻油、土豆、红葱等其它农副产品17万公斤,价值约1400多万元。目前,鄂尔多斯9个旗县区消费脱贫搞得风生水起,实现了农牧民产品有销路,增收致富有渠道,小康路上并肩行的良好局面。(记者 王玉琢)

(责编:张雪冬、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