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区综合治理助推沿黄生态环境“大保护”

2020年06月16日18:45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自治区党委要求的创新举措,临河区按照市委政府提出的《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套灌区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重要指示精神的实施意见》及三个配套办法,紧紧围绕实施沿黄生态环境“大保护”行动,以“四控”为抓手,推进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为发展现代高效绿色农牧业奠定良好生态基础。

推进产地环境净化

位于黄河“几”字弯的临河,农业资源是最大的资源禀赋。当前,临河区严控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土壤污染,全力推广农业绿色集约安全生产模式,深入开展“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的“四控”行动,加大源头控制力度,助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在狼山农场七分场的李昂千亩家庭农场笔者看到,农场内恒压供水供肥系统正在高效运转,水肥通过管道直达作物根部,既减少了化肥和水的使用量,又提高了作物养分吸收率,增加了产量。“以前每亩小麦需要底肥二铵100斤左右,追肥尿素90多斤。现在用了这个系统后,前后只需要使用100多斤的复合肥就行,肥料利用率提高了40%。”李昂说。

李昂家庭农场施肥方式的转变,是临河区推进农业“控肥控药”的一个缩影。为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助推沿黄生态环境“大保护”,临河区多措并举,推广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和国标地膜,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引导企业和农民绿色生产,完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机制。2020年,临河区计划减少化肥1200吨以上,农药总施用量减少19吨,利用率提高2%,国标地膜使用面积达到100万亩,残膜当季回收率可达82%以上,农业用水灌溉系数达到0.43。

推进沿黄生态廊道建设

初夏时节,走进狼山镇爱丰村,一棵棵新栽种的早酥梨、苹果梨树苗错落有致、迎风挺立,焕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

“去年我种的早酥梨,一亩地产了一万多斤,1 斤卖到1块多,一亩地收入10000多元,效益很不错。今年村里实施万亩经济林示范园项目,扩大经济林种植面积,我也把果园面积扩大了。”爱丰村二组村民张平志说。

今年63岁的张平志有着30多年果树种植经验,家里8亩早酥梨、苹果梨林让他打理得井井有条。每年秋天的累累硕果让张平志尝到了丰收的喜悦,2019年,在原有果园面积基础上,他又增加了15亩土地种植红梨、鸡心果等。“新栽的果树地在没挂果之前还可以种植其他低杆儿作物,果树挂果率丝毫不受影响。”张平志满脸喜色地说,爱丰村村民种植果树时间久、经验足,所以村民对于建设万亩梨园积极性很高,今年很多村民都增加了果树种植面积。

近年来,临河区狼山镇爱丰村采取“党支部+企业+农户”的三方合作模式,通过“公司+基地+销售+加工+农户”的运作方式,实施万亩经济林示范园项目,打造万亩河套酥梨生产基地,带动全村70%以上的农户同企业签订了《经济林苗木栽植及产品回收合同》。政府为村民无偿提供成品苗木,并统一规划、指导栽植,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发展果树经济林产业,探索兴林富民新模式是临河区推进沿黄生态廊道建设举措之一。近年来,临河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加快实施植树造林工程,着力探索临河绿色发展的“生态路径”,从G7高速、242国道两侧的绿色景观带,到干召庙镇民主村梨树花海,再到乌兰图克镇万亩盐碱地改良科技示范园区栽植的灌木林……现在的临河,随处可见一抹抹绿色,通过林业发展带动生态建设,为大地增绿,助百姓增收,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绿色临河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下一步,临河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继续抓好各级通道两侧、集镇园区、村庄湿地周边、农田防护林等重点区域绿化,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田海霞)

(责编:张雪冬、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