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与草原的约定——通辽市与威海市签订劳动力转移就业合作协议

2020年04月15日17:36  
 

“通辽市有劳务输出服务中心,还要成立专门的劳务输出协会,举办威海专场线上招聘会,可以看出通辽市政府对劳务输出工作的高度重视,这些举措让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这也是大海与草原的约定!”威海市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副主任朱衍辉说。

座谈会现场

4月15日,通辽市召开威海通辽劳务协作交流座谈会。通辽市与威海市人社局、用人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等部门,就劳动力输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高等院校和职业(技工)院校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现场签订了《人力资源合作协议》,双方就劳务派遣,校企合作、人力资源供求等事宜达成了长期互补合作关系,为两地求职者与用人单位搭建了便捷有效的沟通平台。

签约仪式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草原腹地,是孝庄故里,全国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内蒙古第二人口大市。通辽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三角经济区,是国家“一带一路”和内蒙古推进向北开放的重要战略节点。近年来,通辽市通过开展“春风行动”和举办返乡农牧民工专场招聘会,做好用工对接和“订单式”输出工作,引导和组织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成规模转移就业。年均转移农牧民就业46.5万人,其中,跨盟市劳务输出12.7万人,跨自治区劳务输出14.3万人,转移就业培训农牧民1.2万人次。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通辽市积极开展农牧民转移就业和农牧民工返岗“点对点”服务工作。通过“火车专厢”“汽车包车”“协助购票”等方式,“点对点”输送农牧民工95批次、1877人。截至目前,已转移就业农牧民19.2万人,其中,跨盟市劳务输出4.4万人,跨自治区劳务输出6.5万人。

“刚刚起草了《通辽市农牧民转移就业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计划每年新增转移就业10万人,到2022年达到50万人。”通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就业局局长白春山介绍,通辽市将通过开展劳务培训、建设“劳务直通车”站点、培育特色劳务品牌、建立农村牧区劳务经纪人队伍、发放求职创业补贴等方式,加大劳务输出力度。

威海市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副主任朱衍辉介绍说,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作为有颜值、有产业、有保障、有活力的“四有”城市,全力打造“最暖用工城市”城市品牌。威海市人社局专门开发建设了“威海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岗位匹配、智能推送、形象展示、远程面试等服务功能。威海市目前缺工5.3万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缺工1.2万人,建筑和房地产企业缺工1.36万人,重点服务业企业缺工6600多人,海洋渔业缺工1.27万人,批零住餐企业缺工8000多人。从缺工岗位情况来看,操作工、组装工、缝纫工、包装工等一线工人用工需求量最大,岗位需求为1.7万人;其次是销售、客服、快递等各类服务人员,岗位需求为7000多人;再次是设计、研发、工程师等各类技术人员和电工、车工、铣工、数控等技术工人,岗位需求为5000多人。威海的这些岗位等待通辽人的到来。

威海市与通辽市劳务协作的深度融合,将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利、共同发展的目标。(王海霞)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