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村里的脱贫故事

2020年03月31日08:11  来源:内蒙古日报
 

抗疫不松劲,战贫不停步,两个战场都是硬仗。当下,和林县148支驻村工作队444名队员在朋友圈里讨论最多的就是防疫高招和脱贫点子,他们奔赴在全县148个行政村抗“疫”又战“贫”。

3月6日,记者走进和林县的3个村子,听听他们的故事。

闫林惠家的“288”鸡

初春的盛乐镇公喇嘛村洒满暖阳。

闫林惠正在用自家种的玉米拌和饲料喂鸡,49只鸡扑棱着翅膀抢食。在鸡吃食的空档,闫林惠拿着小盆,进入鸡舍取走10来个刚下还热乎着的鸡蛋。

“唉,要不就是50只鸡,自己没侍弄好,去年挤死一只。”闫林惠对自己的这些鸡倍加珍惜。

他的这50只鸡,是呼和浩特市人社局下派公喇嘛村第一书记田都荣协调单位帮扶的。公喇嘛村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春红、闫林惠、白体成、岳文丽每家50只扶贫鸡。

“除了这些从正大引进的成年蛋鸡之外,我们还给提供了全部的鸡舍、鸡饲料、配套用具。之所以叫这些鸡为‘288’鸡,是说这个品种的鸡产蛋量高,一年365天可以产蛋288颗。产蛋后,我们通过发朋友圈、联系就近农家大院、单位同事,以每斤10元的价格帮着卖掉。50只鸡每月就有近1200多元的收入。”田都荣给记者算起了蛋鸡饲养账。

公喇嘛村是盛乐镇乃至和林县最大的行政村之一,辖1781户、3876人,驻村工作队、村委会除了要做好全村3个卡点的疫情防控工作,还要聚焦脱贫攻坚工作,谋划发展今年的村集体经济,可谓任务繁重。

闫林惠一家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73岁的父亲年轻时落下一身病,母亲卧床不起,闫林惠是脉管炎。

“去年,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在公喇嘛义诊时,该院副院长毕力夫听说了他家的情况,当即表态要全力帮助救治他们一家子。”村委会会计秦根柱说。

闫林惠父母享受低保每月能领800多元,村委会给闫林惠提供了一个打扫卫生的公益性岗位,每月能领500元,自家种了10来亩地,也能收入七八千元。

“生活基本没有问题了。”闫林惠笑着告诉记者,“等疫情过去了,我们一家就去找毕院长看病去!”

“现在已经跟现代牧业达成了初步意向,流转村里三分之一没有劳动能力村民的土地发展种植业,再给村民增加部分收入。”田都荣说。

在村委会办公室的墙上,“两年帮扶路,一片赤诚心”,4名贫困户送给村委会的锦旗熠熠生辉。

徐亮平家的常客

“叔,这几天身体怎么样?家里的生活用品够不够,今年的春耕物资准备的怎么样?”

3月6日一大早,驻村第一书记王博、驻村工作队长刘风在规劝完村里集聚的村民后,恰遇村医刘利民,她俩与村医一同走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徐亮平家中。

刘利民为老人测体温、量血压,王博询问徐亮平这几天的身体状况。

“去年,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的帮扶下,种植玉米收入加上政府单品种植2000元的补贴及低保、粮食直补等,我们老两口的生活有了保障。”徐亮平告诉记者。

去年,大南沟村3户贫困户全部实施发展生产脱贫,贫困户马占珍、康雨娥分别通过正缘公司生猪代养分红1600元。

谈到今年脱贫规划和壮大村集体经济,村支部书记马飞信心十足:“大南沟村计划利用旧村东队场面新建养殖场,总投资180万元,养殖肉牛50只、肉羊300只。”

疫情挡不住春回大地,阴霾遮不住万物复苏。“确保全面小康不落一人”,大南沟村及帮扶干部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一线构筑起坚固的战斗堡垒。

华福后还要种雪菊

“杨队长,你今年还育雪菊不?今年我还想再种点雪菊了。”

“华大爷,只要你愿意种,我今年就继续给你们培育雪菊苗!”

快80岁的华福后正和马家夭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杨向东聊着。

华福后曾是马家夭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现在已脱贫。老两口去年种了点雪菊,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收入了1800多元。

去年像华福后一样种植雪菊的贫困户还有很多,他们都选择在自家的菜园子或田间地头种植,驻村工作队帮助销售了200斤左右的雪菊,贫困户和一般农户共收入2万多元。

马家夭行政村从2月2日建起了防疫检查站,组织村里的党员、贫困户和各个自然村的村长轮流值班。他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更是不忘谋划推进扶贫工作。

“去年,驻村工作队把培育好的雪菊苗都无条件的挨家挨户送到贫困户和一般农户家中,让他们享受到了雪菊的福利。”村党支部书记樊来运说,去年村里种雪菊的人挺多,既可以增加村民的收入,又可以留下自己喝,今年大家还想继续种。

这几天,驻村工作队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始逐户了解他们的情况和需求,并逐一进行梳理,制定了2020年的产业扶贫帮扶计划。

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把圣牧高科捐赠的20头肉牛饲喂好,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广雪菊、大豆和黑小米种植,增加贫困户和一般村民收入。(记者 郑学良)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