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116.8万人参与2019年宪法宣传暨全民普法网上答题活动

2020年03月12日17:33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凝心聚力地做好新时代普法宣传工作,有效地推动法治内蒙古建设进程,内蒙古自治区普法工作专项组办公室开展了2019年全区宪法宣传暨全民普法网上答题活动。

2019年全区宪法宣传暨全民普法网上答题活动,是经自治区党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会议研究同意,2019年10月15日零点正式开始,11月15日零点结束,历时一个月。总参与人次达到116.8万,全区1250万人受益。其呈现出涵盖法律知识点丰富,检验考核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普法传播力强,社会反响强烈的特点。

根据此次活动参与人群的年龄结构、对法律的需求程度、喜欢的普法方式、依法维权意识、对法律法规的掌握和各地各部门的组织参与等情况,并充分结合内蒙古“七五”普法工作开展的总体情况,全面总结了内蒙古普法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梳理了当前普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巩固和完善新时代普法工作的思路。有力地促进了内蒙古法治建设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前进步伐。

内蒙古普法工作取得的成效。一是全民学法用法氛围初步形成,全民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二是全民法治素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的渴求和对法治环境的期待前所未有,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已经植根于人民的内心。三是全民依法维权意识日益增强。人民群众切身地感受到了法律的力量,运用法律处理和解决问题形成常态化,依法维权理性维权、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四是普法宣传实效性不断提升。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法治需求,全区各级普法责任制主体单位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普法宣传教育的精准性、实效性、吸引力不断增强。

当前内蒙古普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普法责任制未完全落实到位。一些部门和单位没有将其作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没有纳入到本部门本单位工作总体布局,没有做到与其他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二是普法精准化程度不够,存在普法责任不精准、普法对象不精准、普法需求不精准、普法时效不精准、普法形式不精准等现象。三是普法宣传形式创新不足,普法宣传形式还相对单一,宣传内容专业性过强,解释法律比较生硬。普法宣传工作未实现常态化,运动式、专题式偏多,普法覆盖面不够广。四是普法成果转化率较低。现实呈现出人民群众自觉遵守并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还有待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明显不足,未成年人群体对法律关注度不是很高,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

今后一个时期巩固和完善新时代普法工作的思路。一是高度重视普法责任制的重要意义,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将普法责任制作为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二是加大普法责任制的落实力度。要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制定普法责任制清单,划定普法工作“责任田”,创新“谁执法谁普法”实践路径,并加大普法责任制考核力度。三是提高普法工作精准化程度。制定符合基层和民众实际的法治宣传工作规划,分门别类地编制出普法“清单”进行“靶向”普法。针对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及时提供精准法治宣传。聚焦中心工作、社会关注热点、群众需求,大力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四是创新普法工作方式方法,推动法治宣传工作理念、机制、载体和方式的创新,建立健全受众普法需求采集、分析机制,开展订单式、互动式和差异化、精准化普法,将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利用络媒体拓展法治宣传的受众面。五是提升普法成果转化率。加强“以案释法”工作,着力抓好国家工作人员法治宣传教育,深入落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旁听庭审制度常态化制度化。把对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使他们在融入社会生活之前即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识。(王希)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