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夫妻档!包头一对党员夫妻并肩战“疫”!

包头日报

2020年02月02日15:01  来源:包头日报
 

 

大年初二一早,刘哲芳和王文华在家门口分手各自去上班。谁也没想到,就在当天,一个去了隔离病房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人,一个接到前往高速路口筛查发热病人的工作,自此再没见面。

夫妻二人有共同的信仰,都是共产党员;有共同的职业,都是医生。

 

 
 

 

 

妻子在救治一线:

“害怕?”“顾不上。”

 

还有半个小时就该换岗了,电话里的刘哲芳,语速很快。

刘哲芳是包头市第三医院肺一科的一名大夫。大年初二,她按照市卫生健康委取消休假提前上班的安排,去医院报到。去了接到通知:“准备准备,你可能得去接确诊病人”,然后她就直接上隔离区了。

当天晚上,她跟随包头市最先确诊的两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一起进入了医院已经准备好的隔离病区。

头上、背上都是汗,忍了半天,还是没忍住,“哇”的一口,她吐了一地。因为隔离服里套不下棉衣,她穿的很少就去接病人了,回到隔离区又太热,一冷一热间,感冒来了。

12个小时轮一次班,这对她这个党员和医生来说并不算什么。穿上隔离服4小时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5、6层防护服脱一层消一次毒,至少两个人合作10分钟才能脱完,里面的衣服每天都得湿透。这些繁琐、憋闷,她很快都适应了。工作跟平常相比,多了很多。“每天至少要做2到3次化验,汇报4次病情,对治疗方案进行4至5次调整”,这还不算参加培训、疏导病人情绪等其他工作的时间。因为病情变化太快,治疗方案在不停地做修改。“病人身体出现了变化要修改,专家看过情况可能要修改,主任查完房可能要修改。”哪怕病情出现一个小小变化,都要化验、汇总、分析病情,提出大家认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几倍于平日的工作量,刘哲芳和同事们也都克服了。

但让她感到最心焦的,就是暂时没有找到医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特效药和特效治疗手段。因此,每天换岗后大部分时间里,她都用来翻看医学资料了。“害怕不?”面对记者的提问,刘哲芳回答:“顾不上”。

再过一段时间,作为第一梯队的刘哲芳就和隔离区的近30位医护人员将与第二梯队进行轮岗,在接受2周的集中隔离观察后方可回家。她说,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如果疫情需要,她还回来。

 

 

丈夫守在高速路口:

每天为近百人测量体温

 

“担心,怎么能不担心呢”。大年初二中午接到妻子电话,王文华也感到很突然。

“你要做好防护,特别要注意细节,可能露出来的地方都要防护到”。他对妻子千叮咛万嘱咐,后来发现来来回回说的就那么一套话,核心意思就是做好防护。“就算以前演练了很多次,这回病毒真到跟前了,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不过这话说完没多久,他接到单位通知,也被派上“前线”了。他在九原区医院,院里内科医生都被调到发热门诊去了,他作为外科医生,被派往京藏高速九原出口参与来往人员发热初步筛查、诊断和处置。

由于只开放了两个高速路口,车流量增加了不少。他与四位医生组成一组,白天、晚上两班倒,确保24小时都有人在岗。

如果有人在用测温枪测量过程中出现体温异常,就被会引导到王文华这里,再用水银体温计进行复检。“一个接一个,每天大概100人左右吧,目前还没有发现疑似病例”。他解释,这可能跟驾乘人员车里开着暖风有关系。

湖北、江苏等地的来往车辆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如果是外地牌照,就算体温测量正常,我们也会详细询问他是否跟去过湖北的人,是否跟武汉人有过接触”。

 

 

儿子留在叔叔家:

“我可乖了,妈妈你放心。”

大年初八是儿子的生日。初七晚上,两口子通了个电话,商量着第二天怎么给儿子过生日。刘哲芳原计划自己亲手给儿子做个生日蛋糕的。

孩子今年7岁,现在由王文华哥哥代为照看。“本来在爷爷奶奶家,但爷爷奶奶能管吃管喝,就是无法辅导孩子的寒假作业,只能麻烦哥哥嫂子了”。

实在想家人的时候,刘哲芳会在换岗结束后跟儿子、老公视频。视频里,7岁的儿子叮嘱她“保护好自己”,说自己“可乖了,妈妈完全可以放心”。

 

 

 

 

(记者:贾慧珍,宫伟恩)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