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真正了解民意、倾听民声,以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作为公安机关开展各项工作的“定向标”“远航灯”,包头市公安局积极推出惠民新举措——“警民恳谈会”,不断牢固民生警务理念,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公安工作不断提质增效。
固阳县公安局按照“警务工作前移、信息触角延伸、服务距离贴近、群防工作深入、缓解警力不足”的思路,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在全县广大农村推进“一村一辅警”工作。
白云区公安分局以扎根基层33年,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老民警王公平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探索形成了“政法主导、公安主力、司法辅助、法院参与”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创新性地开辟了“点菜式提需求、订单式供服务”调解工作新模式,并借此打造了“公平创新工作室”,实体化运转解决群众矛盾纠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社会治理问题慢慢显现,面对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按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理念、新要求,包头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九原大队结合基层工作实际,推出“微警务”1+X(警务区网格化民警数)+N(联动的各职能部门)模式,全力解决困扰群众日常生活的突出问题。
2020年,包头市交管支队以“全地 全时 全服务”为目标,通过改革创新、简政放权、科技赋能,推出系列车驾管惠民服务举措,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服务体验。
结合自身辖区大、学校多、辖区固定居住人员少、案件数少的特点,知行路派出所将便民服务置于公安基层工作的突出位置,创新推出“集约化办理”“三小工程”等便民为民举措,全力打造新型服务型派出所。
2020年8月底,自由路派出所组建“两队一室”,并以经验丰富、亲民爱民的社区服务能手为基础建立社区警务队,构建以“接警、处置、回访、记录”为一体的社区警务工作新模式。
2020年,包头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按照普惠原则要求,在积极落实“只跑一次”“全国通办”的基础上自加压力,将“绿色通道”式业务办理覆盖全民,推出“全程盯办”服务举措,服务能力与工作实效有了显著提升。
有一所学校,没有围墙、没有门槛、不收学费,主动上门教学,教会了群众什么是安全,如何健康快乐平安地生活,这就是包头市公安局教育培训支队2020年推出的市民警校。
为了更好的制止电信诈骗的犯罪行为对群众的侵害,保护好群众的钱袋子,包头市公安局情指中心将电信诈骗预警和止付工作前置,实行24小时接警、预警、拦截、止付工作,并借此构建包头公安电信网络诈骗预警阻断拦截工作机制。
包头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积极回应民意需求,按照“就近办”“规范办”“网上办”的工作思路,在全自治区首创车辆电子通行证惠民办理举措,从根源上解决群众“多跑路”的办证难题,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一致点赞。
为进一步防范电信网络违法犯罪对人民群众的侵害,包头市公安局按照“源头防控”的引导思路,通过“充分动员、广布阵地、精准宣传”三条宣传主线,不断推进布防电信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层层防线,全力提升人民群众防范意识,帮助广大群众守好“钱袋子”。
2020年以来,包头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积极构建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核心的122接处警跟踪回访新模式,包头交管支队122接处警跟踪回访工作不断深入,警情回访数量超过10570件次,警情回访满意率提升至98%以上。
包头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推出“远程定责”这一扎实举措,并在2020年升级为“远程定责”2.0版,用视频代替以往的照片取证,着力解决以往远程定责中存在的部分群众不敢自主处理现场、拍照取证不合格、需要提前下载并绑定交管12123App等缺陷,改善群众体验,贴合群众的需求,更好的服务全市广大交通参与者。
包头公安聚焦简政放权这一核心、紧扣互联网服务能力提升这一关键,秉持“让群众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腿”的工作理念,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突出“项目全覆盖、用户体验优、内容填充实”三个维度,推动“指尖网办”成为公安服务新常态,全力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
以便民服务、创新服务、快捷服务、规范服务“四个服务”为基础,包头市公安局通过全面研讨、不断探索、科学规划、全面落实,逐渐形成具有包头典型特色的公安服务新模式。
“楼长”制将警务服务延伸到百姓家中,密切了警民关系、党群干群关系,彰显了党和政府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为“枫桥经验”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包头公安深入践行网上群众路线,主动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形势新任务,推出包头“24小时警局”警民互动平台,用新思路、新举措擦亮了警务服务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