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本網專稿

“到人民中間去”,六十載初心如磐

人民網記者 富麗娟
2025年11月21日18:42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2017年1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的回信,為這支“紅色文藝輕騎兵”指明了前進方向。牢記殷殷囑托,如今這支“紅色文藝輕騎兵”在新時代展現新作為,以不變的初心詮釋著“扎根生活沃土,服務人民群眾”的藝術生命力。

新時代的烏蘭牧騎,始終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60多年來,全區75支烏蘭牧騎為廣大農牧民累計演出40多萬場,行程幾百萬公裡,每年下基層超過10000場。在草原深處嘎查村,隊員們既是舞台上的表演者,也是接羔育幼時的勞動者、黨的政策的宣講員﹔在城市社區裡,惠民演出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領略文藝精品的藝術魅力。正是一代代烏蘭牧騎隊員踐行著“到人民中間去”的初心使命,才有了“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的贊譽,這份初心從未褪色,這面旗幟永遠高高飄揚。

新時代的烏蘭牧騎,以創新為翼讓傳統藝術煥發新生。從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創作靈感,讓作品更加貼近群眾生活,反映老百姓的心聲﹔面對群眾文化需求的新變化,隊員們在傳承中創新表達。在全區烏蘭牧騎開展的“學·創·演”活動中,近兩千部的新創作品贏得觀眾的好評。年輕隊員更是打通“雲端”舞台,讓呼麥、馬頭琴等藝術走進年輕群體,實現了從“送文化”到“種文化”的升級。

新時代的烏蘭牧騎,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紐帶。時隔60年,今年烏蘭牧騎再次全國巡演,足跡遍及神州大地。全區12支烏蘭牧騎隊伍350余名隊員奔赴到全國25個省(區、市),演出100余場,形成了覆蓋商圈、景區、高校、企業、社區的多元化演出矩陣。在廣州,蒙古族歌舞與《彩雲追月》交融碰撞﹔在銀川,《歌唱祖國》的旋律引發全場合唱。這場巡演早已超越藝術展演本身,成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橋梁。隊員們不僅為當地送去了精彩節目,更傳遞了黨的政策與關懷,讓各族群眾在文化共鳴中凝聚“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共識。

新時代的烏蘭牧騎,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如今的隊伍中,年輕一代的隊員佔比不斷提升,他們帶著青春熱情接過前輩接力棒,把安代舞跳進城市廣場,讓馬頭琴聲回蕩在高校禮堂。從馬背上的行囊到現代化舞台車,從草原蒙古包到網絡直播間,演出形式在變,但“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的初心從未改變。老隊員通過AI技術與年輕時的自己“相擁”的場景,正是精神傳承的生動寫照——忠誠於黨、服務人民的紅色基因,在一代代隊員中薪火相傳。

“到人民中間去”。站在新的歷史節點,這支“紅色文藝輕騎兵”將繼續永葆紅色本色、扎根深厚沃土,深入挖掘內蒙古這片廣袤土地上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努力創作出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為新時代文藝繁榮發展樹立標杆。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