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從“沙漠之舟”到“產業之舟”

——阿拉善盟推動駝產業全鏈條發展

2025年11月20日09:35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天剛蒙蒙亮,記者走進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巴彥高勒蘇木巴音寶格德嘎查養駝戶常軍善的養駝場,隻見寬敞的標准化鋼結構圈舍內,一峰峰駱駝膘肥體壯,常軍善正帶著工人忙著擠駝奶。

  常軍善目前養殖擠奶母駝100余峰,工人每天會按照標准流程擠奶,將鮮駝奶冷藏保鮮后,送往長期合作的駝奶加工企業銷售。

  依托駱駝養殖,常軍善實現了致富夢。“近年來通過發展駝產業,我們旗很多牧民走上了致富路。目前我通過駝產業,每年純收入40—50萬元,比原來傳統養駝翻了好幾倍。”常軍善說。

  阿拉善享有“中國駱駝之鄉”“中國駝奶之鄉”的美譽,養殖駱駝歷史悠久,是全國雙峰駝最為集中的產地之一,在發展駱駝產業上具有顯著優勢。

  近年來,該盟立足地區發展實際,制定出台了《阿拉善雙峰駝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23—2030年)》《阿拉善盟推進駱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產業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累計爭取上級資金1.86億元,大力推動駝產業全產業鏈發展,構建飼草種植、奶駝養殖、駝產品加工、駝文化旅游等多條產業鏈,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富民效益的融合共贏,讓曾經的“沙漠之舟”成為了農牧民增收致富的“產業之舟”。

  走進阿拉善右旗神駝乳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隻見自動化設備高速運轉,新鮮駝奶經過過濾、殺菌、濃縮、干燥等工序,搖身一變成為有機駝奶粉、有機鮮駝乳、駝奶肽等20余種產品。這些產品包裝上醒目的“阿拉善駝奶”地理標志,不僅是品質的保証,更承載著阿拉善駝產業的品牌價值。

  “今年的生產目標是加工駝奶1.2萬噸,目前已經完成了9000多噸,進度比預期還要好。公司的產品主要銷往北京、南京、重慶、廣州等城市,目前已與周邊170余戶養殖戶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直接帶動3100余名農牧民通過駝奶實現增收致富。”公司執行總裁王海東說。

  駝絨有“軟黃金”之稱,而阿拉善駝絨以纖維細長、彈性好、保暖性強聞名。在阿拉善左旗駝中王絨毛制品有限責任公司的梳絨車間,隻見駝絨原料經過分揀、梳理等多道精細工序,被加工成質地均勻、細膩柔軟的優質駝絨半成品,而后進入下一階段的深加工環節。

  記者在該公司線下店鋪看到,駝絨披肩、圍巾、大衣等產品吸引了不少顧客選購。

  “我們公司主要生產駝絨被、駝絨圍巾、披肩、駝絨大衣等六大類100余個品種的駝絨產品,這些產品特別受消費者歡迎。特別是駝絨被,近年來在南方市場銷量非常好。”該公司副總經理何睿介紹。

  曾經廢棄的駱駝骨骼如今在傳統工藝中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力,成為獨具特色的駝骨雕刻品。在阿拉善左旗駝城映像工藝品廠的門店內,駝骨手鏈、吊墜等產品被整齊擺放,負責人楊詠霖正專注地操作數控雕刻機處理一塊駝骨原料。

  “我從事駱駝骨工藝品制作已10年了,使用阿拉善本地駱駝骨為原料,結合現代工藝和市場需求,制作客戶喜歡的、有實用價值的駱駝骨產品,讓來阿拉善旅游的朋友能帶走阿拉善的記憶。”楊詠霖說。

  如今,阿拉善駝產業從單一養殖到全鏈條發展,早已突破“養駝賣奶”的傳統模式。液態奶、駝奶粉、駝肉干、駝絨制品、駝骨雕刻等系列產品,構建起多元化的產業矩陣,全產業鏈產品也成為阿拉善對外展示特色產業的重要窗口。

  目前,阿拉善全盟駱駝存欄量穩定在16.8萬峰,佔全國存欄量的三分之一、全區存欄量的五分之四。全盟有能繁母駝約7萬峰、擠奶母駝2.5萬余峰,年產駝奶1.05萬噸、駝絨500余噸,為駝產業全鏈條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下一步,我盟將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駝產品精深加工,提升‘阿拉善駝奶’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力爭到年底實現駝產業全產業鏈產值突破30億元。同時,堅持生態優先,平衡好駱駝養殖與荒漠草原保護的關系,推動駝產業可持續發展。”阿拉善盟農牧局副局長康建軍說。(記者 劉宏章 實習生 侍新元)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