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看內蒙古︱三方發力 書寫新能源消納與利用新篇章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苗陽攝
人民網呼和浩特11月18日電 (記者 苗陽)11月18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舉行“完成‘十四五’規劃 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構建綠色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專場,介紹內蒙古“十四五”時期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相關情況。
發布會介紹,做好新形勢下新能源消納工作,是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內容,也是內蒙古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內蒙古從三個方面發力,推動新能源消納與利用。
抓綠電外送消納,推動“蒙電外送”擴容增綠。架設跨區域生態“電力橋”,加強跨省跨區新能源合作,在全國范圍內率先開展跨省域特高壓綠電交易,與北京、天津等5個省份建立了綠電外送交易合作關系,穩步提升上海廟—山東、錫盟—泰州等外送通道的綠電輸送規模和配比。今年前10個月,全區新能源外送電量近80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超60%,佔全國1/3以上,穩居全國首位。
抓綠電本地消納,打造綠能非電利用“試驗田”。創新出台促進新能源就地消納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探索實施源網荷儲一體化、風光制氫一體化等6類新能源市場化消納場景,招引先進綠色高載能產業,發展綠色算力,試點建設零碳和低碳園區,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工業項目綠電應用。布局綠色氫氨醇產業,統籌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產業鏈發展,在全國率先打通綠氫燃料電池汽車、氫能源動力火車、綠氫耦合煤化工、綠氫制綠氨、天然氣摻燒綠氫等多元應用場景。1—10月,全區新能源本地消納電量約150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超20%。全區已形成綠氫產能6萬噸/年,居全國第一。
抓調節能力提升,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穩定器”。有序開發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加快建設烏海、赤峰芝瑞抽水蓄能項目,巴彥淖爾太陽溝、包頭美岱抽水蓄能項目均已按計劃開工。在電網關鍵節點、新能源富集地區,統籌布局新型儲能項目,提升系統調節能力,目前,儲能項目已涵蓋鋰電池、液流電池、飛輪儲能、壓縮空氣儲能等多種技術路線。預計到今年年底,全區新型儲能建成裝機規模達到1600萬千瓦,位居全國第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