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巴彥淖爾

五原縣“兩代表一委員”溫暖履職記

2025年11月17日10:37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初冬時節,陽光洒在巴彥淖爾市五原縣慶原小區新安裝的休閑座椅上。幾位老人正坐在上面悠閑地聊天,不時傳來陣陣笑聲。

  “這些休閑座椅安裝得太好了,坐上真舒服。”居民王板仁輕拍著座椅扶手高興地說。

  “就是,咱們小區老年人多,現在走到哪裡都有休息聊天的地方,這可多虧了張委員呀!”黨桂蓮接過話頭。

  居民口中的“張委員”,就是五原縣政協委員張偉。作為五原縣“兩代表一委員”中的一員,他在一次接訪活動中得知老舊小區配套設施缺失的問題后,主動認領了這項民生實事,出資為慶原小區安裝了10把休閑座椅。

  “能夠用自己的力量為轄區居民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居民幸福感,我感到很開心。”張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每次看到老人們坐在椅子上聊天晒太陽,我就覺得自己的付出值了。”

  與張偉一樣,人大代表王軍也在密切關注居民的生活需求。在一次走訪調研中,他發現慶原小區照明不足,居民夜間出行存在安全隱患。

  王軍自費聘請施工團隊實地勘測,繪制出覆蓋小區11棟樓、6個轉角盲區的照明規劃圖,為小區安裝了30盞太陽能路燈。

  “以前小區裡一到晚上黑乎乎一片,人們都不想出門,即便出門,也是走一步看三步,生怕摔著。自從安裝了路燈,居民們夜間活動的多了,小區也更熱鬧了!”居民溫貴迅笑瞇瞇地說。

  這個花費萬余元的工程,不僅驅散了老舊小區的黑暗,更照見了新時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察民情、解民憂”的擔當。

  “基層治理就像點亮路燈,既要照亮眼前的路,更要溫暖百姓的心。我們要做的,就是讓每一位居民都能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王軍說。

  在五原縣社保局大廳,副局長趙志國被幾位群眾團團圍住。他耐心安撫大家:“不要著急,一個一個來,今天保証給大家解決問題。”

  他認真傾聽每位群眾的訴求,詳細講解相關政策,立即協調為居民補繳社保,還告知后續如何避免斷繳的方法。問題得到解決后,大廳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趙志國表示:“人社工作沒小事,事事關乎黨心和民心。我們推出了線上辦、早上辦、就近辦等舉措。群眾可以選擇手機APP辦理業務,也可以到就近的社區鄉鎮或合作銀行辦理,真正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這些溫暖的畫面,是五原縣“兩代表一委員”履職工作的生動縮影。

  據了解,五原縣委、人大、政協牽頭建立了“兩代表一委員”之家,由縣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日常運行。目前,五原縣城區已建成縣級“兩代表一委員”之家1個、社區“兩代表一委員”之家2個、代表委員聯絡小組12個,同時將“網上人大代表之家”微信小程序拓展升級為“兩代表一委員”之家,融合搭建了網上履職平台。

  五原縣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任唐國忠介紹:“居住和工作在縣城的349名各級代表委員,可以通過線上線下‘兩代表一委員’之家,全天候聽取民意,常態化進家履職。”

  在建設“兩代表一委員”之家時,五原縣不拘泥層級和形式,將縣和中心兩級聯絡服務職責融合、線上和線下功能融合,打造了具有五原特色的“4211”代表委員進家履職模式。

  唐國忠詳細解釋了這一模式:“4”是明確4項職能:代表委員進家接待約訪群眾、參加訴前調解、代辦信訪案件、認領民生實事。“2”是每周接待兩次,周三、周四為群眾接待日,6名代表委員進家值班。第一個“1”是每月一次集中研判,接通12345熱線辦理平台,代表委員通過網絡關注熱線反映問題和回訪群眾滿意情況。第二個“1”是全天候網上進家履職,代表委員通過線上途徑實現“學習、履職、交流、服務”一體化。

  通過一年來的運行,代表委員累計接待群眾620人,收集群眾意見364件,現場解答和協調解決110件,認領並完成41件民生實事,其余全部轉交相關職能部門限時辦結。

  代表和委員是一座橋,一頭連著黨和政府,一頭連著萬千群眾。五原縣“兩代表一委員”履職工作,讓代表委員用實際行動回應了百姓的期盼,更堅定了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與決心。這種雙向奔赴、共同參與的社會治理模式,讓這座城市變得更加溫暖、更加和諧。(記者 薛來)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