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微治理+社區警務”
守護群眾“穩穩的幸福”
日前,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西城街道北新街社區警務室裡,社區民警正在與一位來訪的老人交談:“老人家,別著急,有話慢慢說。”
事情的起因是老人購買了7噸過冬煤,但運煤車卻被鄰居在通道旁安裝的高約1.5米的圍欄擋住,無法進入。老人多次與鄰居協商,希望暫時拆除圍欄。協商未果后,老人來到社區警務室尋求幫助。
了解情況后,民警第一時間聯系社區書記一同前往,並分別深入兩家了解訴求,引導彼此換位思考,雙方逐漸放下成見,老人主動為自己因情急產生的不當態度向鄰居致歉,鄰居也表示願意提供方便,同意臨時拆除圍欄,事后再恢復圍欄。一場鄰裡糾紛在民警和社區書記的耐心調解下得以順利化解。
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赤峰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通過鄉級綜治中心統籌協調,促進“基層微治理+社區警務”工作融合,著力破解基層警力不足、治理力量分散、專業能力薄弱等問題,持續推動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化解、社會治安精准防控、服務管理效能提升。
赤峰市不斷健全組織體系,促進工作融合。出台了《赤峰市派出所長進蘇木鄉鎮(街道)班子、社區民警進嘎查村(社區)班子實施方案》,深入推動全市168名派出所所長全部進入蘇木鄉鎮(街道)黨(工)委班子,2450名社區民警全部兼任嘎查村(社區)黨組織副書記或居委會副主任。制定《“基層微治理+社區警務”工作融合機制》,明確以全市178個鄉級綜治中心為融合樞紐,對社區警務職責與基層微治理任務“捆綁式”設計,實現一體化推進。社區民警組織指導網格員、樓棟(單元、聯戶)長等力量開展信息採集、矛盾調解、治安巡防等工作,形成警力牽引、多方聯動、共建共治的工作格局。建立社區警務團隊,實現基層治理專群結合,有效激發基層治理的內生動力。
赤峰市還在不斷深化警調聯動、推動警民聯防、注重警地聯合等方面下足功夫。在鄉級綜治中心設立“警調融合”窗口,由社區民警與社會治理辦公室人員、人民調解員入駐綜治中心,聯合開展工作。建成“治安類糾紛民警首接負責、民事類糾紛警力支撐保障”的分流聯調機制。實行即時信息雙向互通,網格員、樓棟(單元、聯戶)長實時上報風險隱患,社區民警精准推送預警信息,實現對各類風險隱患早發現、早處置。組織網格員、樓棟(單元、聯戶)長等力量開展常態化“警民聯防”巡邏,形成“民警發動、群防群治、覆蓋全域”的巡防體系。社區民警深度融入村居服務體系,與網格員、樓棟(單元、聯戶)長建立“日溝通、周會商”機制。民警、輔警在開展公安業務、處理警情案件等警務工作時,同步收集社情民意。網格員、樓棟(單元、聯戶)長在開展民生服務時,協同開展反詐宣傳、法治教育等工作,實現公共服務與警務工作的無縫銜接和效能疊加。
創新工作機制,其重點在於為民辦事、為民解憂。“基層微治理+社區警務”工作機制的運行,既提升了化解矛盾糾紛的效率,更增強了預警預測預防的能力,讓城鄉更安寧、群眾更安心。
今年以來,赤峰市各級綜治中心累計受理各類矛盾糾紛4267件,化解4139件,化解率達97%,基層微治理力量主動化解和排查上報各類矛盾和風險隱患2345件。
“基層微治理+社區警務”,赤峰市用精准治理守護群眾“穩穩的幸福”。(記者 王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