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市多維發力繪就發展新圖景
大河奔涌,雄關如鐵﹔歲月鎏金,征程壯闊。
從忙碌生產的農業園區到轟鳴作業的建設工地,從綠意盎然的生態項目到車水馬龍的甘其毛都口岸,一個個鮮活的發展場景,如同跳動的“脈搏”,生動展現著巴彥淖爾市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十四五”時期,巴彥淖爾市緊緊圍繞建設“兩個屏障”“兩個基地”“一個橋頭堡”的戰略定位,深耕“六個工程”蹄疾步穩,推進“六個行動”勢如破竹,建設“五高五區”志在高遠。2024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一舉突破1242.3億元,較“十三五”末勁增42.14%。這組沉甸甸的數據,是北疆兒女用熱血與汗水澆灌的碩果,是這片熱土在時代浪潮中拔節生長的鏗鏘証明。
北疆筑屏障 綠潮涌山河
11月的烏拉特草原,長風浩蕩,天高雲淡。烏拉特后旗烏蘭哈少嘎查的酸棗園內,紅瑪瑙般的果實綴滿枝頭,映紅了“國家林草鄉土專家”任二換與鄉親們的笑臉。“這2400多畝生態經濟林,是我們用十余年心血筑起的綠色長城。”話語鏗鏘,字字千鈞。昔日黃沙遍布的荒灘,如今已是綠意盎然的林海,在烏蘭布和沙漠東北緣,矗立起一道堅不可摧的生態屏障。
為打贏“三北”工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巴彥淖爾市以“向沙漠要綠洲”的豪情,統籌產業治沙、科技治沙、全民治沙,開創政府主導、多元參與、全民沖鋒的防沙治沙新格局。數據見証奇跡:烏蘭布和沙漠重點區域向黃河岸線的輸沙量,從2022年的370萬噸銳減至2024年的150萬噸,這是北疆兒女向風沙宣戰的捷報。
2024年,全市林業生態建設提速增效,390.6萬畝新綠染遍河套大地﹔6個全國防沙治沙示范林場加快建設,“林光藥牧”、機械治沙等創新模式驚艷亮相。機械化治沙率超60%,畝均成本直降百元,林草產業總產值飆升至40億元以上。
更令人心潮澎湃的是,磴口縣蒙能160萬千瓦光伏治沙項目——“板上發電、板下固沙、板間種植”的創舉在此綻放。年發電量達31.6億度,板下梭梭林鎖住流沙,孕育出名貴的肉蓯蓉。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化身百姓增收的“綠色銀行”,在大漠深處奏響生態與經濟共同發展的雄渾樂章。
“北疆竟有如此世外桃源!”今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河北游客趙建忠徜徉於烏梁素海,發出由衷贊嘆。用手機隨手一拍,便是一幅碧水藍天、鳥翔魚躍的丹青畫卷。這美景背后,是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的北疆實踐:全流域綜合治理讓烏梁素海水質從劣V類躍升至整體V類、局部Ⅳ類,293平方公裡水域碧波蕩漾,264種鳥類、29種魚類在此繁衍生息,“塞外明珠”重煥光彩,閃耀北疆。
產業開新篇 動能強三產
金秋時節,河套平原金浪翻滾,玉米滿倉的喜悅溢滿田野。種植大戶楊福喜望著金燦燦的玉米,笑容燦爛:“密植精准調控技術太厲害了,我家1020畝玉米,畝產達1407公斤。”
10月中旬,由區內外9家單位的14名專家組成的測產組,見証了巴彥淖爾的農業奇跡:烏拉特前旗額爾登布拉格蘇木千畝玉米田畝產1421.77公斤、蘇獨侖鎮百畝玉米田畝產1480.34公斤,雙雙刷新自治區紀錄﹔磴口縣沙金套海蘇木530畝沙地玉米畝產1348.07公斤,一舉成為全國沙地單產新標杆。
在科技興農戰略引領下,巴彥淖爾市糧食單產提升行動碩果累累。2024年,第一產業增加值達328.6億元,較2020年勁增48.4%﹔畜牧業產值突破93.4億元,同比增長5.6%。“天賦河套”品牌響徹海內外,優質農畜產品遠銷全球,讓北疆味道香飄世界。
第一產業驚艷綻放,第二產業更顯強勁態勢。
走進遠景蒙新集團巴彥淖爾大型風電葉片制造基地,4條生產線全速運轉,百米長的巨型葉片如鋼鐵巨臂,在工人手中漸次成型。“我們已形成‘主機+葉片’雙鏈驅動,年產400套超大型智能葉片,產值達10億元。”基地總經理侯兆雲的話語中,滿是自信與豪邁。如今,眾多配套企業紛至沓來,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強勢崛起。
數字見証產業騰飛:截至8月底,全市電力總裝機達1899.42萬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裝機1659.11萬千瓦,佔比高達87.35%。2024年,第二產業增加值達362.4億元,較2020年增長41.2%。
與此同時,服務業活力迸發。甘其毛都口岸過貨量屢創歷史新高,中歐班列“巴彥淖爾”號往返49列,貨值達6.38億元。2024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飆升至445.1億元,較“十三五”末增長61.3%。
民生暖人心 幸福綻萬家
在烏拉特中旗烏加河鎮宏偉村,拖拉機沿著嶄新的海望路駛向田間,玉米秸稈打捆作業有序開展。“以前這條路坑窪難行,現在柏油路直通地頭。”村黨支部書記趙根柱指著這條投資4億元、全長200多公裡的“幸福路”感慨萬千。海望路串聯起7個旗縣區,徹底終結了沿線群眾“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過往,讓幸福在坦途上延伸。
今年,巴彥淖爾公路總裡程達到23786公裡,高鐵巴彥淖爾站正式運營,甘海高速全線貫通,立體交通網縱橫交錯,讓北疆大地與外界的聯系日益緊密。
在臨河區新建的養老服務中心裡,78歲的李生榮一邊與老友們下棋,一邊笑容滿面地說:“吃得好、住得好,日子比蜜甜。”如今,全市11個旗區級特困供養機構、48個鄉鎮養老服務中心、156個村級養老服務站星羅棋布,服務覆蓋80%以上城鎮社區和67.02%的行政村,讓“夕陽紅”更顯溫暖從容。
2024年,全市70%以上財政支出投向民生領域,30件民生實事全部落地見效,5257套保交樓、1613套保交房順利交付,圓了百姓“安居夢”﹔溫暖工程全力推進,完成178.94公裡管網改造、實現175座換熱站升級、建成23座新換熱站,3.62萬戶農村家庭實現“煤改電”,讓寒冬暖意融融。
日前,巴彥淖爾市政數局的幫代辦專員來到多家企業開展“領航共建、助企先鋒”活動,針對企業提出的各類問題,現場辦公推動解決。“過去是我們追著部門跑,現在是專家帶著方案來。”內蒙古蒙元寬食品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郝爽感慨道。
今年巴彥淖爾政數局打造“一碼一線一中心”品牌,企業設立、變更等事項0.5個工作日辦結,實現“最多跑一次”“一網通辦”“零成本”﹔“個轉企”全流程跑動次數從6次精簡至1次,274家個體戶成功升級為企業,為市場注入強勁活力。
從黃沙漫天到光伏“藍海”,從鹽鹼荒地到“噸糧良田”,從老舊小區煥新到口岸經濟沸騰……巴彥淖爾市以實干踐行使命,以奮斗鑄就輝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河套兒女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壯闊征程上,繼續書寫新的時代篇章。(記者 薛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