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三治融合”繪就基層治理和美新圖景
11月5日,記者走進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綜治中心調解室,看見調解員徐志義正在針對幾位居民的矛盾糾紛進行調解,在他耐心釋法說理和細致專業的調解下,這起鄰裡矛盾得到有效化解,最終雙方互相諒解、握手言和。
“我很喜歡調解員這份工作,從事專職調解員44年,為老百姓解決了一批又一批問題和矛盾,也得到了大家的廣泛認可。多年來為街坊鄰居解難題、化心結,看到大家日子過得順順當當,這是我工作的最大動力。”徐志義說。
像這樣的調解基層矛盾工作僅是阿拉善盟聚力“三治融合”筑牢北疆安全穩定屏障的一個側影。近年來,阿拉善盟始終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堅持以自治為基礎、以法治為根本、以德治為引領,用多方參與激活“三治融合”源泉,持續健全完善“融”的機制、“合”的載體,有效凝聚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磅礡力量,全盟基層治理成效顯著、有序穩步推進,繪就出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和美新圖景。
以黨建領航自治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為重點,阿拉善盟積極探索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建立“微網善治”工作機制,構建“網格黨組織+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黨組織架構,依托“微網善治”機制促進空間互嵌、“居民議事活動”促進情感互嵌、“居委會領辦企業”促進利益互嵌,讓群眾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主人翁”。通過創新社會工作融合發展模式,全面推行“微網善治”工作機制,組織引導6396名網格員、469名社區工作者、1018名嘎查村干部、411家社會組織、1266名新就業群體形成治理合力,截至目前,全盟各類力量協同聯動累計為民辦實事926件,實現“政府治理、社會調節、多元參與”的良性互動。
以黨建護航法治夯實基層治理“法治根基”為落腳點,阿拉善盟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治理難題,推動依法治理貫穿基層工作全過程,讓法治成為守護人民群眾幸福安康的“壓艙石”。以矛盾化解在早,構建和諧家園為重點,該盟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盟域內全覆蓋建設“一站式”矛盾化解平台,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截至目前,阿拉善盟累計化解矛盾糾紛4280件,化解率達96.94%。為了讓普法在基層宣傳入心,該盟建立“蘇木鎮黨委+嘎查黨支部+駐地軍警部隊和派出單位黨組織”的“黨建聯合體”,通過集中宣講、送學上門等方式常態化開展普法宣傳,累計覆蓋邊境農牧民800余戶、1800人次﹔以建強基層法治隊伍為抓手,常態化開展“法律援助進社區”等活動,全盟1475名“法律明白人”常年穿梭於街、巷、村落,以實際行動推動基層法治建設,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與此同時,阿拉善盟以黨建浸潤德治厚植文明鄉風“精神沃土”為著力點,堅持以黨建引領德治建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基層治理,用黨風帶政風、促民風,讓文明新風滋養北疆大地。截至目前,全盟通過不斷加強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備案履行和監督執行力度,建立健全獎懲機制整治天價彩禮、薄養厚葬等陋習,共計選樹優秀村規民約(居民公約)范本16個,打造示范嘎查(社區)11個。該盟還大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依托28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6處實踐基地,傳播黨的聲音、拓展文明實踐的廣度與深度,以文明實踐提升居民群眾德治水平,持續為打造和諧社會筑牢思想道德根基。(記者 劉宏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