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其毛都口岸“十四五” 貨運量突破1.35億噸
2025年11月06日09:33 | 來源:內蒙古日報
11月4日,記者從烏拉特海關獲悉,截至今年9月底,“十四五”期間,甘其毛都口岸累計貨運量已突破1.35億噸,這一亮眼數據,彰顯出該口岸蓬勃的發展活力與強大的貿易潛力。
甘其毛都口岸作為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關鍵節點和我國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是對蒙進口礦產品極為便捷的陸上通道,其貨運量在內蒙古14個沿邊口岸中佔比達1/3,戰略地位舉足輕重。今年前三季度,口岸貨運量已接近3000萬噸,正以昂揚的姿態向歷史新高發起有力沖刺。
口岸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一系列創新舉措的強力支撐。烏拉特海關在全國公路口岸中率先推行智能卡口驗放車輛模式,實現了卡口自動過磅抬杆,每輛車過卡時長僅需十幾秒,現場無人值守、海關遠端監管成為現實,通關效率得到質的飛躍。
“以前擔心口岸偏遠,貨運量有限,沒想到如今通關如此高效便捷。”在口岸工作數年的海關關員邊琦感慨道。智能卡口的應用,讓貨物通關更加順暢,為企業節省了大量時間和成本。
在跨境運輸領域,甘其毛都口岸同樣展現出強大的創新實力。2022年7月16日,口岸首創AGV(通過自動導引運輸車)跨境運輸模式,開啟了跨境運輸的新篇章。AGV從蒙方吊裝重箱后,依靠地下埋設的磁釘精准引導,沿專用通道自動行駛,入境后直接抵達我方監管作業場所,進行交互往返作業。截至今年10月底,AGV累計運輸進口貨物已達960萬噸,為口岸貨運量的增長注入了強勁動力。
基礎設施建設是口岸發展的堅實保障。今年5月14日,甘其毛都口岸跨境鐵路正式開工建設,這是時隔70年,中蒙兩國攜手建設的第2條跨境鐵路。該線路全長9.91公裡,預計2027年完工,通車后年運力可達3000萬噸,將進一步提升口岸的運輸能力和貿易規模。(記者 圖古斯畢力格)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內蒙古發布兩項生態損害司法鑒定領域地方標准
- 記者從自治區市場監管局獲悉:該局日前批准發布的《草原生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技術規范》《生態損害野外調查樣地確定和樣方設置技術規程》兩項地方標准,不僅為草原生態系統的司法保護與責任認定提供堅實技術支撐,也將為全國其他地區開展同類工作提供可借鑒的“內蒙古經驗”。 據悉,《草原生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技術規范》明確了草原生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的工作程序、核心內容、技術方法及具體要求,為草原生態損害評估劃定清晰技術框架﹔《生態損害野外調查樣地確定和樣方設置技術規程》則聚焦草原、森林、農田等多元生態類型,針對性解決了長期以來損害樣區劃分、樣地確定與樣方設置等關鍵環節“標准不統一、操作無依據”的難題。…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