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全區首單草原碳匯交易落地達茂旗

2025年11月03日16:35 |
小字號

近年來,包頭市達茂旗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立足生態優勢和光源稟賦,大力統籌草原增綠、牧業增效、牧民增收協調聯動,探索出一條符合實際實現草原生態價值轉化實踐路徑。

2024年12月6日,達茂旗率先在全國發行首張“草票”,初步打通生態價值實現機制壁壘。在此基礎上,達茂旗提出“草票2.0”改革,出方案、定目標、建制度、抓落實,近日,成功完成首筆10萬噸荒漠草原碳匯交易,金額達70萬元,不僅標志著生態價值轉化取得實質性突破,更是“草票”機制與推進“雙碳”目標深度融合的實踐體現,為荒漠草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探索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新路徑。

該草原碳匯開發項目嚴格遵循VCS VM0026方法學進行計量,對已實施生態修復的治理區域,依托草原植被高度、蓋度、生物量、土壤碳庫等關鍵生態指標,結合草原生態狀況、草地放牧經營情況及氣候條件等多重因素,精准計量草地的年固碳量,通過引入遙感技術與GIS系統,對草原地理信息進行數字化處理與動態分析,確保所有計量碳匯均來源於人工實施的退化草原生態修復項目所產生的實際碳匯,保障了數據來源的科學性與計量結果的准確性。在通過VCS體系下的減排數據獨立審核后,項目碳匯量的真實性與有效性獲得參與項目的倡議者和審定/核查機構(VVB)權威認証。在此基礎上,積極對接國際潛在碳信用需求方,並依托CCER交易平台,成功將內蒙古草原碳匯生態產品銷往歐洲市場。

該項目累計碳匯量約為12916.2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計入期為40年,年均碳匯量為32萬噸,首期已簽發40萬噸,該項目已成功產生可交易的實體碳信用,並具備可持續的碳匯能力與長期價值實現潛力。

從“草票”機制的設計運行到碳匯交易的市場落地,達茂旗完成了從“一片草”到“一張票”再到“一桶金”的生態價值三級跨越。此次碳匯交易的成功,不僅是“草票”制度試點的重要階段性成果,也意味著草原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正在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為實現草原地區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協同共進邁出了關鍵一步。(黨曉宏、徐秀成、王紫璇)

來源:達茂旗政府辦公室

(責編:苗陽、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